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铺开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其核心部分就在于信息技术课程.按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形势要求开展行动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规律.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层面研究的不足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提出到实施仅仅两年多,加上国际上可借鉴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队伍力量薄弱,造成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相当不成熟,尤其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从国际比较研究的状况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远未形成一定的共识研究成果.这种状况对于已经全面铺开的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仅十分不利,甚至是十分危险的.本课题正是基于对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与反思而提出的. "行动研究"一词,一方面是指行动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指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就在于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研究.其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模式,课程评价量规等将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尽快改变"行动在先,研究在后"的不利局面.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职培训与专业发展
教师在职发展问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教师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但是我国依据计算机教育理念,目标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怎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承担起教育信息化基层尖兵的责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几所著名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针对"在职培训"这一理念而并没有关注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此次行动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希望通过对教师较长时间段内的专业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专业发展状态变化的原动力,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以及面向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四)学校发展,学习环境改善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产业信息化带动工业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也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细胞—— 学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发展,更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结果的关键因素.
(五)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手段单一,状况令人担忧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一直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方面.不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领域,在整个中小学教育领域里,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于评价的问题.什么样的评价适用于信息技术,什么样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评价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探索
同所有的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学科也应有自己的教学理论.但由于该学科在我国刚刚诞生,因此,学科教学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许多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它的建立付出努力.但是,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近两年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且保留着大量并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原有的计算机教育理念.此次行动研究将在研究课程实施的同时,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