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常规
信息技术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修课程,在普通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全面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特制定此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重视教学实践研究。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和学生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结合,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
2、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评价,创造性教学。
教学中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相关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和各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应用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完善。做好备课、上课、辅导、平时检测等教学环节。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加强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
按时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努力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开展专业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时了解相关科技信息,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自我学习、交流协作、实践操作、组织管理和教育科研等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之初,制定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并填写教学手册。制定计划前,教师要做到三“熟”:①熟悉“纲要”、“标准”及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任务、弄清教学要求;②熟悉本期教材:通读教材、掌握脉络、明确重、难点;③熟悉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如调查问卷、与学生前任教师、班主任交谈等,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情况。
2、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教师应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通过备纲要(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