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
答:学科特点
⑴ 综合性
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⑵ 基础性
⑶ 工具性
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⑷ 实践性
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籍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⑸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这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相适应;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⑹ 层次性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1.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策略
⑴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
它不仅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论,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教学手段,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基础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⑵ 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要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使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切实地进行学科整合
2.针对“基础性”的教学策略
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面向全体,是指不仅要照顾困难生、激发优秀生,更要关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要“盯着中间,兼顾两头”,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获得的指导、总结。
⑵ 运用任务驱动,促进基础发展
教学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提取出为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素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各子任务,各子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获得技能、建构知识、形成能力。但任务驱动并非万能,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神化和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