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对“工具性”的教学策略
⑴ 积极引导,提高认识
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实例来讲述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直接领略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优异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凭借校园网或互联网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性的认识,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⑵ 创造条件,鼓励应用
即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4.针对“实践性”的教学策略
⑴ 演练结合,精讲多练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精讲多练”是指对错误的认识、模糊的概念、易错的操作以启发性为原则,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学生排除谬误,引发思考,开拓思维;再者,结合练习,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拓展“应用”的层面,提高学生信息的实践操作能力。
⑵ 课外实践,以用促学
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5.针对“开放性”的教学策略
⑴ 端正态度,增强主动
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⑵ 注重过程,强调多元评价
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跨越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学好本门学科,而探索过程本身又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目标的关键。
⑶ 利用差异,提高资源互补
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其环境各异,其性格特性、心理素质、能力倾向各不相同,各人间的差异性明显,教师要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源来充分利用。
6.针对“层次性”的教学策略
⑴ 学生及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特性的不同可通过测试、考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层,再依据各层的学习水平,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目的是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