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爱好者常用一面正馈天线接收一颗卫星信号即一锅一星,因为普通的天线只有一个焦点,仅能安装一个高频头来接收一颗卫星的信号。而一些发烧友们在用焦点接收主卫星的同时,利用偏离主焦点的所谓“偏焦点”(俗称,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还是散焦)位置,再安装几个高频头,并作适当地调整,就可以收到其它的的卫星信号,达到单面天线的多星接收,即常说的一锅多星。
一锅多星相比其它的多锅多星、极轴天线等接收方法,具有利用率高、场地面积要求小、天线投入费用低、卫星信号切换速度快、画面没有停顿感等优点,深受烧友们的喜爱。报刊、网站上经常有文章和图片予以阐述,但往往是凭接收者的经验来调试安装,随意性很大,一般爱好者照此模仿很难成功,或者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依据实际接收经验,用图解的形式来详细谈谈正馈天线的多星接收问题。
多星接收的实践
通过经验分析发现,“偏焦点”处的卫星接收是有规律的:
1、以焦点接收100.5°E的亚洲2号卫星为例,接收100.5°E以东轨道位置卫星的副馈源应位于主馈源的左侧;接收100.5°E以西轨道位置卫星的副馈源应位于主馈源的右侧。
2、各个电波交汇点越靠近,说明能量越集中,也就是说在此处放置馈源,信号最强。
3、副馈源处于散焦接收状态,距离主馈源越近,散焦范围越小,能量越集中;距离主馈源越远,散焦范围越大,能量越分散。
4、“副卫星”与主卫星在轨位置相差越大,天线的实际利用面积越小,其增益越低。
5、信号聚集最强的位置,其轴向位置大多接近馈源支撑杆。
多星接收的安装要求
由于非焦点卫星发射的电磁波在不同的位置相交,不能汇聚在一起,同时各组电磁波经过的路径不同,造成相位不一致,使得天线汇聚的电波强度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在多星接收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外部条件要求:
1、卫星转发器的功率较大,落地信号场强要强。
一般要求:对卫星转发器的落地信号场强而言,用1.5m正馈天线接收C波段节目,场强应≥40dBW;0.75m偏馈天线接收Ku波段节目,场强应≥49dBW。
2、接收范围内没有障碍物阻挡信号。
多星接收一般只适宜室外安装,并且在安装地点的接收范围内没有树木、发射塔、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阻挡。
其实一锅多星接收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较大面积的天线在“偏焦点”的区域仍能收集到满足接收要求的足够强的信号的特性,来实现一个天线的多高频头接收。
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要求:
1、能够安装固定高频头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