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
品普洱暗藏三大误区
通过对专家的采访,记者获得了多数市民对普洱茶认识的三大误区。
“并非越陈的茶越好喝”
业内专家解释说,陈年普洱茶确实比新茶好喝,但这却不是绝对的,作为发酵型紧压茶,普洱茶的香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作用才会出来,经过合理存放的老茶和新茶相比,涩口的感觉会减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醇厚的浓香,颜色也由原来不透亮的黄色变成透亮的红色(生茶饼);而有些熟茶虽然经过人为加工,在短时间内迅速人工发酵,其涩口味道虽有降低,但毕竟与自然发酵不能相比,其颜色、口感都有差别。
“并非越陈越好喝”主要限定了保存条件,普洱茶具有吸附性,如果在保存条件中和有异味的物品同时存放,茶叶内自然会充有异味,因此其口感会大打折扣,就算20年、30年甚至50年的陈年普洱茶饼,如果存放不当,其口感甚至还不如合理存放三四年的茶饼。如果存放条件不好,出现发霉变腐问题,这种茶时间再长也不能喝,因此“张口就说我喝的是×年的普洱茶”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准确。
“并非越贵的茶越好喝”
普洱茶的质量主要是受销售环节的影响,如果不具备挑选普洱茶的基本知识,高价买来的茶饼可能会是劣质茶饼。而不是所有老茶都具有收藏价值,应是从茶叶的原料、保存状况来考虑,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叶必须是上等的毛茶,内外一致无拼配,再加上合理的发酵条件,才会具有收藏价值。而收藏价值的最大体现,主要是其自然发酵的过程中,口感、汤色、香气等综合内质的一种变化过程。
专家表示,普洱茶的好坏,从表面是看不出来得,必须通过喝、品、比较才能区别出来。即使再有经验的茶客,也不具备鉴别茶饼年代的能力,尤其是10年以上的老茶饼,因为时间越长,其发酵速度越慢,20年和二三年的茶饼是很难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