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一块来看看 历史中,左倾右倾的区别: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每年都有学生问:历史上的“左”倾和右倾到底是什么意思?解释不知多少次,总感觉找不到使学生很快明白的语言。我每次解释后,问学生懂了吗?学生随犹犹豫豫地点点了头,但从一脸的茫然样可以看得出,学生并非真懂。我便琢磨怎样解释使学生刚明白呢?
除了要讲明两个词语的来源外,还要辨析两个词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
陈独秀革命时期犯的是右倾错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他脑子里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领导权应该由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来领导,所以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行为一再忍让妥协,甚至压制工农运动,致使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气焰愈加嚣张,权、势更加膨胀,最后导致共产党面对屠杀无还手之力和大革命的失败。那么在学生明白了上述道理以后,我将此归结为一句话:即(蒋介石蠢蠢欲动之时)**“该出手时不出手”。也就是说,**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时机,采取措施,及时地给蒋介石反动派以狠狠打击。
因此,可以说右倾是延误时机,丧失机会,削弱优势,造成危害。
我给“左倾”形象地概括为一句话:“不可为而强为之”。
**“左”倾表现在两大方面: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从时间上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在阶级斗争上的表现有:解放前的王明的“左”倾冒险主**放后的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经济建设上的表现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