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专题故事 >

中国书画装裱简史(2)

时间:2010-07-27 15:35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皮毛 点击:
秦、汉已使用简策与帛书。用竹做的叫简策,用木做的叫版牍。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
  

  秦、汉已使用简策与帛书。用竹做的叫“简策”,用木做的叫“版牍”。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汉代学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台湾刘向《别录》中说:“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一根竹片叫做“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部书往需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做“策”,“策”字也可以写成“册”。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像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一根简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在当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册,所以“篇”也就是那时的计数单位。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

  简策上的字是用毛笔沾墨写的,这叫做“笔”,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这叫做“削”。简策使用的时期很长,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都有“册”字,这说明在公元1300多年之前简策就已有了。它最盛行的时间是从春秋到东汉末年。竹和木是很普遍的材料,用它们来制作书籍,容易得多,便利了人们写作。竹策的诞生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五经》等书,就是写在简策上的。

  但是,简策太重,一部书要人抬、肩扛、车拉,十分不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另外一种可代简策的东西——帛。于是帛书便应运而生。

  前面,我们已对旧中国国时代的帛画做了介绍,这里专门对帛书进行介绍,从中会发现书画装裱艺术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和它那不易被人发现的足迹。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因帛也有缣、素等名称,所以古人也有称帛书为缣书、素书的。简策和帛书有时并称,例如在《墨子》中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孟。”

  帛书与竹简并行使用,直到东汉时代。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国家图书遭到破坏,军人把帛书拿来做车篷、提囊、口袋,可见当时已经为数不少。三国以后。纸逐渐通行,帛书渐少。帛书的普遍使用大约在旧中国国到三国之间,七八百年之久。

  帛是丝织品,质地轻软。在织出的长匹上面写字,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随意剪裁,随意郐卷。比体积庞大、笨重的竹、木简要方便得多,实用得多了。

  《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公为周立九府园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可知古代的帽为二尺二寸宽。汉代仍沿袭古代制度。《流沙附简·二器物类》中记载:“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缣帛广二尺二寸,简书二尺四寸,把简书和帛书的卷轴陈列在书案上,形式是很直辖市的,当然一卷简书和一卷帛书相比,体积不同,卷内抄写的文字也不同。

  帛书的形式发展到汉代,越来越考究了。那时有专门供写书用的缣帛,而且在上面还织有花纹、淡雅的图案,为书写方便还织有或画有红色或黑色的界行,人们称之谓“朱丝拦”、“乌丝拦”。

  简书编简相间,中有缝隙,不适于用来抽图。帛书可以避免这种缺陷,很适用于绘图、制图,《汉书·艺文志》中略有记载。由此可见,帛书在当时极为流行。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