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周次 |
授课时间 |
200 年 月 日 200 年 月 日 |
授课 时数 |
2 学时 |
||||
章节 名称 |
第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 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第六节 计算机文化概述 第七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
|||||||
授课 方式 |
课堂讲授(√) |
实验课( ) |
多媒体教学( ) |
网络教学( ) |
双语教学( ) |
|||
教学 目的 |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 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和基本概念;灌输计算机道德教育;掌握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并学会防治病毒,了解常用的病毒防治软件。 |
|||||||
教学 重点 |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防治病毒。 |
|||||||
教学 难点 |
|
|||||||
教学 方法 |
讲授 |
教学 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教学 用具 |
|
|||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
备 注 |
|||||||
第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 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辅助系统。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计算机不再是单一的计算机器,而是一种信息机器,一种个人的信息机器,普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巨型化: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亿次运算的超级计算机。 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ray-I”。 超级计算机应用:天气预报、地震机理研究、石油和地质勘探,卫星图像处理等大量科学计算的高科技领域。 中国超级计算机: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系列、国家职能计算机中心“曙光”系列。 2003年11月,联想深腾6800在世界TOP500排行榜上取得第14名和整机效率世界第二的优异成绩并创造了Linux平台上组合数据查询(TPC-H)新的世界记录。运行速度 5万亿次/秒 。 2004年,在气象预报业务领域全球超级计算机实际性能评测中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表现突出,实测性能达到了当前国际最高水平。 智能化: 人类第一个“工业机器人”: 一头在纺织机上挑纱的“驴”(1742年)。 第一代机器人 机械手(1962年出现)。 第二代机器人 具有“感觉”的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 装有启发式计算机的“智能机器人”。 3、计算机世界中的中国 1952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三人研究小组; 1954年小组经扩充和调整,并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8年完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 1959年完成大型电子计算机104; 1959年中国自行研究的107计算机问世; 1965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 1977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微机DJS050; 2001年中国造芯片“方舟-1”宣布诞生。 ; 2003年中科院计算所承担设计开发的CPU龙芯2号研发成功。 第六节 计算机文化与道德 计算机是一种“可以传授给人知识的工具”,也是一种“无比有力的知识工具”。 真正对人类生活带来直接冲击的,不是计算机硬件本身,而是来自软件这种人类知识的产物。 遵守计算机道德与法律规范,打击计算机犯罪。 保护知识产权。 第七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具有一定的破坏能力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程序性 (2)传染性 (3)危害性 (4)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操作系统型 (2)文件型 (3)复合型 CIH 病毒介绍。 染毒迹象介绍。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介绍。 查杀病毒的工具软件:国内 — 瑞星、金山毒霸;国外 — 卡巴斯基 |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在讲授中实时播放重点内容和相应图片。 |
|||||||
课程 作业 |
通读教学相关内容,总结本次课知识重点。 完成习题一、习题二。 |
完成方式 |
书面版(√) 电子版( ) |
|||||
提交时间 |
|
|||||||
讨论 练习 |
通过网络检索或书刊阅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熟悉更多的有关病毒的知识。 |
|||||||
预习 复习 |
|
|||||||
教学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