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的具体步骤
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 形式和经验。
2.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 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
(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形式如下。
表1 小组概况表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组总分 小组平均分 小组奖励
说明:①小组平均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
②表上的数字为竞赛次数
(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 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按人数分为8组,每组5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 、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 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每小组设语文、数学小组长各1名,并隔一周 轮换一次。⑥填写小组概况表。
(5)实验班的座位排列见下图:
(附图 {图})
3.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 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 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
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 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 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 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
③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 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 阅。
④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 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 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 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 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 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 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
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 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