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传统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两点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备传统集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集体教学的弊端而产生,并在世界各国逐步推广开来的。班级授课制自17世纪发 韧以来,几乎一直是在学校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效率高且易控制。但它的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教学不民主,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扼制;固定化、 程式化、缺少弹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孤立的,学生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不利于学习任务的掌握和社会意 识、社会技能的增强与提高……。与集体教学的上述不足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从前面对实验班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构成情况的 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 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从而构成了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 重要地位。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 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能力分组,把全班学生划 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 ,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 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
3.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 所。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给学生提供 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4.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它主张在小组 学习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小 组合作学习的这种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牢知识保持的强度。为了能够教 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就必须对所要解释的材料认真阅读和分析,从而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 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 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供成员之间合作 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集体教学相容,二者应有机融合,不可偏废。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 比较适宜在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学生过多的班级,不仅给分组、小组的座位排列带来困难,而且,由 于每小组组内学生坐的较近,容易产生说闲话,做小动作,测验时偷窥别人试卷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小 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原订的教学计划 难以开展,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象知识点密 集的内容,就更需要教师的精讲。
上述这些问题,却正是传统集体教学的长处。传统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现有的班级规模过大,人数众多,教 室拥挤的情况下,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循序渐进,使学生获 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能保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控制课堂教学全过程,杜绝课堂纪 律紊乱的现象;能对教学内容和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充分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集体教学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 上,使学生得以充分的合作,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不断努力,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