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验的做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利用好40分钟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
我们我校的初中四个学年中选取三个学年中学额各不相同和学生素质不同的班级做为研究对象。实验前,对全体实验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在某一阶段所达到的层次。同时,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的教学信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提高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针对实验对象的差异,分类要求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我所对每个学生要求不是一刀切,对每节课训练内容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使每位同学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能有收获,都有成功感,觉的自己非常希望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对这学科充满兴趣,在40分钟内达到最佳效果。
(三)具体的实验程序
1.情景导入: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目标的人或事,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布置任务: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设置要具体。
3.自主合作学习阶段,要注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去试一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设置学习坡度,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同学间合作共同解决,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此时教师应采取扶放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真正意义的指导者。
4.学习汇报:通过学习汇报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甜果,又使老师及进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调节,补充学习的不足。汇报可采取个人汇报和小组选代表的形式进行,产生激励机制,多肯定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教师集中讲解: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同解决不够理想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下集中的讲解。
6.巩固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内容多而杂,要分段练习,统一练习,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7.师生总结: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各学科,只有当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后,才能进行综合训练,才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师生总结跟共它学科相比要提前。
8.作品创作:教师要精心设计创作题目,进行适应点拨,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完好的作品。
9.展示评价: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通过互评互议,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学习欲望,激励学生学习,同时提高学生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0.引发思维:一堂课的结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结尾,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提示规律,提炼升华,而且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不断探索。教师的设计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注意其引导性、激励性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