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面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需要填写研究过程记录: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盼盼了一下,得到了如下的资料,仅供参考:
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探索
目前在校学习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他们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尤其在当今的中国,绝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过多的关爱使他们养成了"索取"的习惯,而"给予"和"合作"的意识十分薄弱.学校应该为他们学会合作创造条件和机会.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外语教学需要一种愉快学习的氛围,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 也是外语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我对如何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外语教学不仅应该加强学生在英语课上参与的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有效的多媒体辅助学习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一种补充,同时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效的学习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常以任务型学习的方式出现.
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但真正做到学好并能应用外语进行交际,对学生来讲又是不易达到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程度.
外语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 而不是部分学生参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做了一点尝试,意在探索合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程序
以在3月9日我为机关三幼的老师和小朋友上展示课为例来说明.我为这一节课调出平时积累的大量的教具和图片,做成生动活泼的课件,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很有积极性.学校里的景物和教室里的摆设实物都让学生去发现,应用到口语交际上来.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要上来和班上的同学们一起练习,他们觉得是好玩的游戏.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我会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让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立下心来学习.这样坚持下来后,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在课余时间,我还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多和他们用英语交流,鼓励优生差生结对学习,课前课后和他们一起看看英语动画迪斯尼乐园,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结合新的理念,我进行了"分层教学",并加强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体现合作完成一项课堂任务.我在课堂教改实验中注意动静相宜,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活动,作为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暗喻着自主学习的生机.通常我会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同学作为一个单元,接受一项工作,比如一个找物件和确定颜色,一个动手操作和品味整体效果.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自己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效率也重节奏.我在6月中旬上的一节课题教改实验课上就充分体现同学之间出这种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每个小组的材料虽然一样,但作品都不一样,尤其是学生在其间表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令人振奋.一堂课下来教师不算辛苦,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参与,但教师的功夫是在课外,要收集积累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要研究学生在讨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是非常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