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1944年冬季对德国本土的进攻让自己付出了血的代价,图为许特根森林地区图
德国海军同陆军一样高度重视战争游戏的作用。1938-1939年冬,德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主持了大西洋海战战争游戏,目的是研究德军潜艇用何战术才能有效打击盟军商船队。他把战争游戏推演出的结果交给了远洋舰队司令赫尔曼·鲍姆(Hermann Boehm)海军上将。鲍姆上将全力支持邓尼茨的结论:英国将采用护航体制。于是,邓尼茨研究出了著名的“狼群战术”,即用协同攻击的潜艇群来对付护航舰队,差一点卡断了英国人的脖子。
大西洋地区U狼肆虐,正是因为邓尼茨算准了英国人会采用护航机制
日 本
像它的盟友一样,日本也非常重视战争游戏的应用。1940年,日本专门创建了运用战争游戏的“总体战研究所”。
1941年9月2日至13日,日本在东京日本海军军事学院和陆军军事学院用战争游戏推演分析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推演表明:日军发起偷袭后,港口区域内的美国舰队和空军将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对珍珠港的监视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可信度。于是,偷袭计划被确定下来。同时,在战争游戏检验过程中,日本海军还发现其飞机投掷的鱼雷不够稳定。于是他们给这种鱼雷加装了稳定装置,使此次袭击的效果大大加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偷袭计划获得成功,美太平洋舰队果然遭到了极惨重的损失。
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虽然大胆,但战争推演游戏验证其完全可行
日军于1942年9月开始的一系列战争游戏试验,目的在于研究歼灭南太平洋美军力量,挫败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的越岛作战计划。战争游戏试验在东京日本海军参谋部进行。扮演蓝方(日本)的是最熟知日军最新状况的军官。为了找到红方(美国)最适合的扮演者,海军参谋部选定与美国人保持最新接触的日本驻美使馆海军情报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们同所有在美日侨被美方拘留。
1942年8月,美日双方就互遣被拘侨民达成协议,交换地点选在莫桑比克的马普托。瑞典客轮“格列普索尔姆”号从纽约运走被拘留的日本人,并从马普托把美国人遣返纽约;日本客轮“浅间丸”从日本运走被拘留的美国人,再把日本人遣返回国。在“浅间丸”满载被遣返的日本国民停靠日本港口之前当满载日侨的客轮“浅间丸”刚刚停靠日港时,日本海军的汽艇便直接把驻美使馆海军情报官接走,急速送往东京海军司令部,以确保他们头脑里的美国最新情报不受外界干扰地用在战争游戏战局中。果然,这些情报官不负众望,他们在战争游戏中得出推论:日本获胜的唯一希望是速战速决,如果美国将其战争资源转换为战斗力,日本将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