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只能起到把水顺到沟里的用处,让坍塌不至于太厉害,但过不了几年,遇上大水,仍然没啥用。”李凤山说,包括从1985年到1987 年,吉林省水土保持局花费三年时间,采用种树方式锁坡,“照样没用,你想想水桶一样粗的树都能被冲跑,栽下去的小树又能起什么作用?”
“大沟治理,只指望百姓出工来完成,那是不可能的。”他说。
实际上,自从1956年之后,南大沟渐成庞然大物,当地农民已经没有办法控制。
2003年9月,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南大沟被确定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
“土招洋招,招多了,但没用,沟照样在撵人。”榆树市水利局水保站站长白国范懊恼地说,他和侵蚀沟打了30多年的交道,至今仍觉得,治好南大沟,“工作真难干”!现在,他希望国家能够把治沟看作是基础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否则很难奏效”。
“单靠水务局进行的探索性的试点工程、局部工程,解决不了问题。”在南大沟蹲点一年多的吉林省水土保持局副局长赵英杰感叹道。作为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之一,南大沟的治理已经投入近2000万元,是吉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保工程,但效果却并不如预期。
如今,环绕南大沟已经修了一圈水泥路与浅沟,阻止水流冲击大沟。这两年,南大沟里面光种植树木就有几十万株,而大量的谷坊建设更是投入了极大的资金和人力。所谓谷坊,如同一级级台阶,这些修建在侵蚀沟内的土石坝,拦住水土,防止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条“害沟”,在其治理项目规划中,将被建设成东北黑土区最具特色的“地下森林公园”。而这一规划正在得到实施。南大沟20年的管护经营权已经出租出去,筹集到资金200万元。
下一步如何运作,让人拭目以待。至少目前,通往南大沟的路是一条曲折难行的乡村土路,而南大沟的树木也还远没有成为一片绿色奇迹。
(王开、曹顺妮)据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
从土地中获取东西要适度,必要时还要进行治理和维护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