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我为什么不把自己给丢掉(4)
时间:2010-01-10 19:0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可是不得不离开了。童年和少女时代的大部分记忆都是火车上的记忆。不停地搬家、转学,不停地去适应种种坚硬的陌生。同时,自己也成了棱角尖锐的事
可是不得不离开了。童年和少女时代的大部分记忆都是火车上的记忆。不停地搬家、转学,不停地去适应种种坚硬的陌生。同时,自己也成了棱角尖锐的事物,刻意去抵触一切。真的,我的少女时代是极不自然的,穿不自然的衣服,戴不自然的眼镜,说不自然的话,不自然地笑,不自然地扭过头去大哭,连独自去商店买一把尺子这样自然的事情都做不到。我的口音和周围不一样,我吃米食不吃面食,我过于怕冷。我水土不服,总是长疮,脸上烂得没一块好肉。
就这样破破烂烂、磕磕巴巴地生活了十多年,“丢失”的感觉如影相随。尤其是在傍晚华灯初上的时刻,走在熟悉城市的某个街道拐弯处,总会突然距现实世界千里之外一般。那些路灯散发的光全部都指向记忆,建筑物像是一万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无动于衷。我如同是突然出现在世上一样,唐突、一无所知、不知去向何方。
我一直在想,肯定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被我忘记了的缘故吧?世界才会以这种方式反复地明示醒我。是什么事情呢?悄悄地发生在我生命中的久远年代之中,悄悄地扎根发芽,悄悄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都渐渐形成一片森林了!可我自己却什么也不知道,也许,正是在这森林中迷路了吧?
在华灯初上的黄昏,总有那么些时刻,走着走着,就慢下脚步,心有所动,努力回想,而一无所得.......生命是多么漫长的里程啊!皂角说:其实我们的心,都是经过了亿万年的积淀才形成如此的。
最初迷路的记忆是在四岁,在克拉玛依。
那时的克拉玛依,对我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城市。哪怕只有四岁,也能清清楚楚地记得有关巧克力的事情。是这样的。我一直不吃巧克力,并不是它有多难吃,而是味道实在太古怪了,和平时的食物大不相同。我讨厌不一样的东西。可是到了克拉玛依,下意识地就开始接受所有的之前不曾接受的事物。只因那是克拉玛依,和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在克拉玛依的一个奇怪的记忆是,沿街成片铺积着闪闪发光的玻璃碎片。而且碎得一模一样,大小一致。像是被过往司机们从车窗随手扔出的酒瓶子,然后又被车辆反复地辗轧。那些碎片决不是垃圾之类的事物,因为它们虽然碎了,但仍然是那样干净清澈、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比碎之前还要崭新。
大人们在街边的饭店里吃饭,谈论冗长的话题,我一个人跑出去,蹲在路边捡拾那些玻璃片。虽然是玻璃片,但那时却一点儿也不像是会伤害人的事物,它们尖锐的棱角奇怪地收缩到了内部,再折回来时就变成了光芒。我拾了一大把,全是颜色各异的,像一把奇异的宝石。我记得我还用衣服兜着拿回去给妈妈看。妈妈正坐在饭桌前冲着一个人小声地哭,她看了看我的碎玻璃,也赞同说很漂亮。然后又接着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