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攻城部队冲到城下,一个多连登上城墙,但敌人立即用密集的火力隔断了后续部队。上去的战士全部卧尸城头。第一次冲锋失利了。
在第二次冲锋中,西线攻城部队先后有两个营攻上城头,打开突破口。但立即遭到守军数倍兵力的反扑。在激烈的拼杀中,那些好不容易才攻上城墙的士兵们遇到了军人在战场上最致命的问题--子弹没有了。在随后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大部牺牲。其中有两个连在指挥员的望远镜中失踪了。第二次冲锋又告失利,守军重新夺回了突破口。
在此期间,国民党空军实行不停顿的猛烈轰炸。在他们扔下的燃烧弹、照明弹各色火光的辉映下,整个战场如同白昼一般。我军各路突击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网之下。在突破口处,敌人一颗炸弹下来就使我军伤亡七、八十人。
从黄昏打到深夜,只见人死不见城破。
一向儒雅的粟裕抓起电话要通了许世友,为什么久攻不下?
许世友如实回答。粟裕大声地说:“如果济南好打,军委调你来干什么!”
然而随后发动了第三次冲锋又失败了。
至此,我攻城部队全线受挫,被阻在内城城下。
每一次失利都是已大批官兵的伤亡作为代价。这代价大得足以让久经杀场的许世友为之心动。
是打是撤?这是许世友战场上从未有过的犹豫。
这时已在激烈的枪炮声中震颤了七天七夜的战场上,突然出现了寂静。一种死一般的比火炮连天更让人不安的寂静。
那些面临困境的将军们被迫进行一次艰难的抉择。
【刘岩 原9纵作战科科长】:
“就在这个时候呢,兵团来了个电话。这个话就是这么说的了,说打的有困难,都不打了。这个意思是西线不打了,你们呢,撤下一个礼拜来再打”。
聂凤智走出了指挥部,站在了茂岭山上,是打是撤他权衡着利弊。
部队连日激战,未得到休整补充。有的建制被打乱,伤亡过大。用这样的部队继续攻城,前景难以设想。而最关键的是如果拖到天明,密集的部队将暴露在敌机和炮火压制之下,结果更难预料。因此尽快连夜撤出战斗,休整后再重新攻城似乎成为当时明智的选择。
然而后撤将使已到手的外围阵地得而复失,更危险的是精于兵法的王耀武很有可能利用我军后撤时来个反冲锋,这将使攻城部队陷入欲攻不克、欲撤不能的困境之中。从这一角度考虑,只有打下去不能撤退的一条路。
军人有时不光要比勇气,还要比看谁能坚持最后一个五分钟的顽强。
大炮被推到了和机枪同一个射击的位置上。这是号称“大炮上刺刀”的战法,从大炮的炮膛里直接瞄准目标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