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正里 《淮海战役》书作者】:
“王耀武主张放弃、把守济的10万国军撤至徐州以北,他的见解与美国顾问团团长意见一致。但蒋介石非要固守,批评王耀武不从大局着眼。
蒋介石认为放弃济南政治上不好听,军事上不能接应青岛”。
更重要的是,如果济南丢失将使几个月刚刚在发表的元旦讲话中踌躇满志、声言一年内消灭共产党军队的蒋介石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也将再一次严重影响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士气。
假若按王耀武设想的兵力配置,弃济南而守徐州。建立起一条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郯城,西到开封郑州难以打垮的防线。它既可成为一道坚固的屏障,又可成为进攻的火网。进无后顾之忧,退则力保南京,真可谓游刃有余。
但王耀武只是一个军人,而蒋介石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不得不从全局来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其实为了确保济南,精明的蒋介石已经拟定了一个周密的、27万人的“济南会战计划”。就等着前来攻城的共产党军队自投罗网。
这个计划就是一但济南打起来,早已严阵以待的黄伯韬第七兵团、李弥的13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约17万人,将立即从陆上和空中北上增援济南,与王耀武率领的11万军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则必将使我攻城部队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在南京吃了定心丸的王耀武,回到济南后开始一心一意做死守的准备。他根据多年的实战经验,凭借济南城的地形地貌,最后筑成了深约20华里,总面积达 600余平方公里的永备性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是日伪原有城防工事的基础上,修筑了以内城为核心,以外城为核心和商埠为基本防御地带。它分为五道封锁线,筑有钢筋水泥堡垒群,挖有外壕,架有铁丝网,还有两道城墙与护城河、地堡、交通壕、夹壁墙等连贯结合。
【王建浩 原华野老战士】:
“照片上显示的这是宋朝土城,这座砖城是洪武四年修建的,修建坚固,明末燕王谋权守几个月明军没攻下……这个是 1932年照的,上面的角楼拆掉,建气象台……这是外城,内城外瓮城的箭楼,国民党时期改成钢筋水泥,有好几层射击孔……这是济南砖城和土城的剖面图,里内虚线是土城,坚硬,防止风雨,收分小。外是砖城,土城外加厚加高两米多……”
当年曾打过济南城的老战士对济南城墙和城防至今记忆犹新。
【梁凤刚 原13纵37师109团副参谋长】:
“济南城墙太高了,有十几米高,城墙上面宽得很,能并排开两辆汽车”。
面对着如此坚固的防御体系,美国顾问团非常满意。
王耀武手下的师长曹振铎曾担心地说:“如此强大的工事就怕共产党不来。”
【瞿贤炳 原国民党整编23军独立团团长】:
“认为共产党是土八路,我们都是美式装备,还能打不过共产党吗”?
尽管武器精良,但行伍出身的王耀武也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他亲自拟定了守城军队中提高士兵素质的作训科目。他的上司陈诚对王耀武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铁到你手里也可炼成钢”。
形势的严峻让一向有浪漫色彩的毛泽东也不得不出言谨慎。据说他当时面对军事地图很久才向周恩来说出了一句沉甸甸的话:“攻打济南将是一次严重的作战”。
同样,此时的华野攻城部队也针对济南的高大围墙开始了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