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方声言:攻必克!
守方声言:守必胜!
对攻方来讲,如果济南能被攻下,将对当时似乎僵持的战局产生重大影响。将成为当时中国大陆上国共双方大决战的重要开端。
对守方来讲,如果济南能被守住,不仅能为当时已退入守势的国民党军队注入一剂兴奋剂,更能给一直头痛山东共军的蒋介石创造一个胜利围歼的精彩一笔。在中原大地逐鹿多年的粟裕和他的华东野战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兵对兵,将对将。
许世友把攻城分成两个兵团,西部主攻宋时轮,东部助攻聂凤智。
宋时轮:1907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黄村。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当过游击队长。做过红军分校校长和红军大学教员。时任华野第十纵队司令员。
聂凤智:1931年9月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在战争中学习和锻炼,终成一代战将。时任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
守城的王耀武也把兵力分成东西两个兵团。西部吴化文,东部曹振铎。
吴化文,字绍周,原籍山东掖县。1920年从军于冯玉祥部。是北京陆军大学的科班生。毕业后从军至今。济南战役时44岁。
担任东部守卫的是整编七十三师师长曹振铎。
究竟鹿死谁手?只有到结局时才能见分晓。
1948年的9月16日晚,正是农历中秋团圆节的前夜。
然而双方的当事者都没有了那份过节的心境,此时国共两军的几十万官兵都在寂静的夜晚中不安地等待。
午夜零时,一场决定攻守双方命运的决战开始了。
发布完攻击命令,识字不多的许世友在指挥部里研读着一张张电报,观看着标有红蓝两色和圈圈点点的地图。此时他明白,攻城十四万对守城十一万,在人数上我军并不占优势。稍有军事头脑的人都知道,攻守之比至少应为三比一,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
而且尽管我军阻援部队已严阵以待,但这一带是广阔的平原,对拥有现代化运输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来说,从徐州到济南的路程是用小时来计算的。一旦敌人来援,打援部队能否顶住那支由坦克大炮组成的钢铁洪流?能顶多长时间?这都是决定此时攻城官兵生死、乃至整个华东野战军命运的关键问题。
而就在此时,攻城总指挥许世友突然发现,他发布的作战命令被人擅自改动。而擅改作战命令的竟然是原定助攻的东线总指挥聂凤智。
【刘岩 原9纵作战科科长】:
“聂司令员跟我说,刘岩,把命令改了,把‘助’字改成‘主’字,这样,我们助攻就成了主攻了”。
【何鸣 聂凤智夫人】:
“我替聂司令担心,他改了命令,万一打不下来,开除党籍,撤职不说,战士要受多大损失”。
在我军战史上,争当“主攻”屡见不鲜,但擅自改命令却极为少见。可这一次,按惯例早跳起来大发雷霆叫喊要枪毙人的许世友却没有吭气,
他对手下人说这就是牛刀子战术,东面一把,西面一把,一起往里插,搅乱他的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