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来 原华野老战士】:
“炮弹爆炸比手榴弹力量大,它半径15公尺。三排爆破,二排突击,三排基本上都伤亡了”。
【顾良 原华野老战士】:
“这山上的夹皮墙攻工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用过的,它里面可以走人,外面有射击孔”。
炸掉山上的夹皮工事,成为攻占茂岭山的关键。
如果说战役的指挥者是凭借着决心,那么那些战斗的执行者则完全凭借着勇气。
草木不生的茂岭山,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做为遮挡的物体,送炸药的士兵全都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下。一批倒下了,又上来第二批......
那惨烈的场面,让许多身经百战的军人都感到心在颤抖。当年的主力团团长王景昆说,他这个团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伤亡。
半个世纪过去了,他死死地记得那一夜的战斗。
【王景昆 原9纵25师74团团长】:
“我这个团伤亡了1256个人,我们团连以下干部绝大多数牺牲或负伤”。
能准确计算出钢筋水泥工事可以抵抗多少炮弹破坏的国民党军人,却没有计算出共产党军人的精神力量。在我军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下,王耀武原计划可守半个月的茂岭山防线在一夜之间崩溃了。
紧接着在它旁边的砚池山也被我军拿下。至此,济南东城外的“两扇大门”被打开。
由东向西望去,济南城区近在眼底。
西线担任主攻的是在共产党将领中并不多见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宋时轮。他率领的第十纵队以防守坚如铁壁而著称。据说即使大炮打在身边,这支队伍仍会稳坐钓鱼台,于是在战场上就有了“排炮不动,乃是十纵”的说法。
【穆俊杰 《宋时轮传》作者之一】:
“济南战役最初设想,是让宋时轮担任打援,但宋时轮在雨中考虑很久,叫上驾驶员去找粟裕,至于他们是怎么谈的,完全是他们两人的事,外人不知道,但最后曲阜会议上宋时轮当上了西线总指挥,打主攻”。
此时,站在军阵对面的就是那位一会儿说要起义,一会儿却又命令拼死抵抗的济南西线守备官吴化文。
1929年蒋冯战争中,原为冯玉祥手下的吴化文随韩复榘投靠蒋介石。这是吴化文的第一次变故。
1943年抗日又投日是吴化文的第二次变节。
这一期间,他在鲁中南制造无人区犯下了弥天大罪。
1945年他再一次被蒋介石收编投入内战。在和共产党作战的过程中,他因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亲而感到前途渺茫,这让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多少看到了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