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铚秀 原华野老战士】:
“我们的几门炮也拉过来支援,我们的位置离攻击目标就是解放阁很近,弹片还能落到我们指挥部上”。
前面几次失利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炮击时,敌人躲避,我们停炮冲锋,敌人反击。
找出停炮和冲锋的“时间差“,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然而,敌我一墙之隔,没有时间差可找。
只有和自己的炮弹同步冲锋是唯一的选择。此时炮兵计算出的射程,对攻城的士兵来说是生死距离。
那天晚上,对那些兵临城下的军人来说,他们做出的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做出的抉择。
命令终于在深夜下达,全线再一次组织攻击。24日凌晨1时30分,猛烈的炮声炸碎了战场上难得的寂静。
第四次冲锋开始了。
王耀武这样回忆:“解放军集中炮火......封锁城墙上所设三层射击孔,部队一波又一波,迅速接近城墙,竖起云梯,挂起竹杆,实行爬城,行动极为勇敢,火力配合及攻城的战法也都很巧妙”。
然而王耀武哪里知道,那些“都很巧妙”与前三次迥然不同的战法,就产生于几分钟前才被打破的,短暂的战场寂静之中。
攻城勇士是冒着自己的炮火前进,他们被炸起的碎砖烂瓦砸得头破血流却奋力登城。九纵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二班班长李永江爬上了一架梯子,当他再往上爬的时候,发现梯子短了一截。他站在梯子的顶端,用手抓住了已被炮火打成破洞的城墙,猛地一跃。让李永江想不到的就是这一跃,他成为攻上济南城头的第一人。
大批人马等待登城,仅靠几架梯子远远不够,当年的73团特务连指导员崔忠吉决定为他手下的那些挤不上梯子的士兵另开一个通道---爆破城墙。
来不及计算用药量、也根本没想后果的士兵们一下子堆上了1500斤炸药。
【崔忠吉 原9纵25师73团特务连指导员】:
“哗 那炸药一下响了,这个时间一下把我推下来了,我那个耳朵一下震得听不见了,聋了,聋了听不见了。城墙哗得塌下来了,一下把我推到河里去了”。
当东线打进内城之后,天将破晓,西线的坤顺门却总也打不开。
许世友开始骂娘,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给三十七师师长高锐下达死命令,白天也要攻城。
白天攻城意味着更大的伤亡。紧急中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姚治家 原13纵37师110团通讯员】:
“一个通讯员有点惊慌失措,传达命令传达错命令了。我们正在爆破,告诉营长我们爆破成功。爆破成功。营长一看爆破成功,发动一连赶快登城。一连接着就上来了,一百多人就上来了。结果一排手榴弹下来,把一个连砸垮了”。
谁也记不清往上送炸药倒下了多少战士。
在一声接一声的爆炸中,高耸的城墙一层一层地倒塌下来。
坤顺门终于被炸开个小口,攻城部队架梯上城,不到十米的口子,涌上大批人马,一炮落下,近百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