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济南之战,双方在军事意义之外都看重了它的政治意义。
蒋介石说:“济南是山东省会,是华东战略要地,为了使驻在青岛的美国空军不陷入孤立,不影响美国对我们的援助,济南决不可放弃。”
我方考虑的则是:打下济南,“可以震惊中外,民主人士更加靠近我们,必将大大提高解放区和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与斗争毅力,给蒋介石反动派以惨痛的打击,以加速蒋统治的灭亡命运”。
济南承受了太多的政治负荷。
在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已斗了两年的毛泽东用简单的加减法预算蒋介石的失败。按他的计算,我军每年歼敌一百个旅就有可能打败蒋介石。此时的毛泽东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游击战,根据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他已开始谋划一举扭转战局、打出长江以北新天地的惊人设想。据此他把必须歼敌的数量按指标下达给各部队。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他分配给华东野战军的数字是四十个旅,而此时守卫济南的十多个旅毛泽东早已算在粟裕的帐下。
这一仗,粟裕和王耀武是非见高低不可了。
粟裕:湖南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村,未上军校却熟读兵法。谨慎儒雅,一生曾两让司令,有“军中第一将”的称号。济南战役时41岁。
王耀武:山东泰安尚王庄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崇拜孙中山,忠于蒋介石,孝敬老母亲。力辞上将军衔而甘为中将,有“黄埔三期第一将”之说,一生不沾烟酒,不近女色。喜交友,善经商,研读兵书是他最大喜好。济南战役时44岁。
王耀武原名王哲让,从军之后,他自己改名为“耀武”,由此看出他对军人气质的向往和崇拜。家乡的老人还记得那个乳名叫“骡子”的王哲让。
【孙秀英 王耀武家保姆】:
“三奶奶(王耀武的母亲)很厉害,她说王耀武:你就是条龙,我是虫,你是从我肚子里掉下来的”。
王耀武真正出名是在抗日战场。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以及被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的上高会战,王耀武都战绩不凡。1945年4月雪峰山一战,更使王耀武的军事生涯走到了癫峰。后来受降时向王耀武递交自己战刀的日军坂西一良中将当时被打得落荒而逃。
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王耀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是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当时的王耀武正处英年,仅仅40岁。
1945年的日军投降仪式中,当王耀武收下日军投降官的战刀时,驻扎高邮的城防司令岩奇大佐也把一柄紫光闪闪的佩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在抗战中功名显赫的新四军将领粟裕。他向粟裕深深鞠躬,口里说道:“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宝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这时的粟裕,刚刚38岁。
中国有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说来粟裕和王耀武已是老相识了。
红军时期的谭家桥一战王耀武让粟裕败走了麦城。
而48年的莱芜战役,粟裕又一刀砍去了王耀武手下六万个“弟兄”,连他的副司令李仙洲也成了粟裕的阶下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双方都在等待最终了断恩冤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