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野分成内外线兵团作战的时候,经验老道的王耀武预感到济南不久将成为共军的攻击目标。
果然,外线作战的粟裕在豫东战役还未打完,就接到了中央要许谭兵团攻打济南的电报。
【温镜湖 《粟裕传》编写组成员】:
“济南战役在48年初豫东战役之前就考虑了,粟裕提出三个纵队暂不过江。豫东一战消灭了敌人九万多人,粟裕对战争规律又深了一步。认为我军打歼灭战越来越大,势必造成决战。4月18日,提出打完豫东之后相机攻济南”。
而早把这一仗列入了自己计划的粟裕此时却有他的担心和顾虑。
一是部队疲劳难以连续作战,二是敌人有强大的援兵。特别是仅靠许谭兵团难以解决的阻敌援军,是一个弄不好不仅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关键问题。此时的粟裕认为,要想夺取济南,决不是简单的攻城,而是一个必须兼顾攻城与打援双重重任的复杂作战。
华东野战军必须倾巢出动!
【张克勤 某集团军军史办公室原主任】:
“过去打城市,或者攻城为主,或者打援为主,不会同时进行,现在不一样了,即要攻城又要打援”。
“真攻城还是真打援”?这是当时争论最激烈的问题。
【温镜湖 《粟裕传》编写组成员】:
“兵力使用重点放在哪儿?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攻城上,打援不应有很多兵力”。
这个想法符合我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惯用战法。但在此时的济南,攻城部队万一被援敌合围在城下,后果将是致命的。反之,如果将重兵用于打援,济南城久攻不下,华野将被死拖在山东战场,结果同样不可设想。
此时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毛泽东设想了三种结局,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济南打不下来,援敌又消灭不了,形成僵局。
【宋青渭 原渤海军区13团3营9连指导员】:
“只有真攻城才能真打援,只有真打援才能真攻城”。
最终毛泽东与粟裕拿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计划---攻城与打援同时进行。这个计划一反兵法中“一真一假、一虚一实”的祖训,将32万人的华东野战军兵分两路组成攻城集团与打援集团。从这一刻起,攻城与打援两个同等艰巨的任务都落到了华野的肩上。
这是在军事指挥上推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毛泽东和粟裕,一生中极少有的都真攻实打的分兵作战的战例。
粟裕自己亲自兼任打援集团总指挥。
1948年初秋,济南上空战云密布,而一向闻战则喜的王耀武此时却与以往不同。
正当南京的国民党统帅部正在为我军的战略意图,到底是真攻城还是真打援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明眼的王耀武就已经判断出这两点都将是真的。为此他专门飞往南京陈述自己弃济南而守徐州的战略构想,却遭到蒋介石的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