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育随笔
两年随笔的记录,我在想:我收获了什么?我进步了多少?我的随笔可读性怎么样? 我觉得最起码课堂反思这方面对我帮助很大,虽然我做不到节节课都反思,但我至少做到了在我感觉很失败的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在我觉得很成功的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有时我把自己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自己成功的秘诀背下来。 如在讲《登山》这课时,我跟孩子们课堂上的合作出现了脱钩的现象,孩子给出的精彩回答,我束手无策或者对他的答案表现出不认同。课后当前辈给我评课的时候给我说出了不足及改进的办法。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驾驭不了今天的课堂,我发现对于这课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路,没有吃透教材,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自身的特点没有完全把握。 于是针对这节课我告诉自己:吃透教材,认真备课,想好突发问题,做好应急准备。 还有在讲《秋天的怀念》这一课,当被恸的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时,她抱着孩子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儿活…………”当时读到这我就特别的激动,一口气给孩子说出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所有……很多孩子也回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跟着不停地哭。最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史铁生,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的回答真是精彩 “如果我是史铁生我会为了妈妈好好的活着” “我会为了妈妈发奋图强” “为了妈妈我也要活出个人样” “我要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 整节课孩子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被感恩之心鞭策着。既达到了情感目标又达到了知识目标。 从此告诉自己:用自己的激情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要想让孩子投入自己先要走进文章。 可以说记录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成功或失败,对于我来说,都是“养分”。 提起教育随笔,教和育是分不开的,虽然在教上做的还可以但在育方面就没有那么尽人意了。 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我做的不是不好,是因为我不善于记录。有时听别人介绍管理班级的经验亦或是跟学生交流方面时,感觉自己有时侯比他做的还好。 我分析原因是因为有时做了一个特别创新很有意义的事时,因为当时没有及时的去写,当过后写时却没有了当时的激情,描述不出当时场面的细节。 所以我放弃记录了我教育生涯中一个个闪亮的细节。 我真的有时很茫然,我不知各位写时事随笔是如何写的?希望各位不吝赐教。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