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计算教案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中学信息技术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材内容: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五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第2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4、学时数:1课时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协作、自主探究来完成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五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2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银行中的往来帐目、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三)学生分析
从学生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现肤浅,不求甚解,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EXCEL中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主题是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目标是体验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数据在信息时代的应用,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所以教学内容不易过深,过多,重在体验,感悟、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