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阐述的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方向。那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精髓,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观念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尤其是当有一些新的软件可能会使用的人暂时还很少的时候,就更需要学生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了。
为此,作为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是与世界同步的最新知识,运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
因此,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转变已有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导,因材施教
以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软件说明书式的,主要介绍软件功能,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后也往往不会使用。如今,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一种新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编写,因此教学的基本过程也应该是任务驱动式的,这和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很大反差,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方式。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如:Word的教学不是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通过制作请柬、海报、周刊等任务来进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开拓创新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校的教学只能是基本的入门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知识迅速过时并被淘汰,要与时代同步前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注重把教学生的自学途径和方法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融汇在整个教学中。自学主要包括三类:(1)课前和课堂对教材的自学;(2)课余时间对教材外一些相关知识的自学;(3)相关软件的扩展和学习。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软件的帮助功能,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学习站点(如:中小学信息教育网、洪恩在线、少年雏鹰网等)、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计算机报刊杂志,比如:《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等,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培训信息,引导学生去自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