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随着21 世纪的降临,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这是对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严峻挑战!迎接挑战的一条重要对策就是必须明智地选择和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观念与模式。中央教育决策层审时度势,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定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决定还要求: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教育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制,国家、地方投入巨资的“校校通”工程正在一步步实施。作为特区教育改革前沿的福田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几年来,一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助推器,不断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的力度,并把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作为我区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体现其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为了切实发挥高起点建立起的校园网等电教设备设施的作用,我区自2004年2月始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已配置到位。2004年3月开始承担了子课题项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实验研究》。现将我们一学期的探索、实践作如下汇报:
一、第一阶段研究情况:
1、全员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前期准备,实验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初步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则、原理,产生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愿望,教师们自觉地加入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行列中。“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使课题健康发展,培训必须先行,为此,我们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制度。我们先后对教师们进行了课件制作(powerpoint的使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的生活与工作)、制作个人主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电子备课系统的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中、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收集、筛选和应用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等专题的全员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老师们在理念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份关于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调查表中可以显示出,许多教师对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网站,不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建立电脑自动排课系统,实行无纸化办公,健全资源库(包括教案中心、课件库、图片库等),切实发挥了高起点建立起的校园网等电教设备设施的作用。
2、教师的指导增强了学生上网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使实验更好地开展,电教组老师对五年级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围绕一定的专题上网查询信息、下载、处理信息,同时根据学习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整合、制作网页、幻灯片等计算机知识的培训。经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94%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及网上信息,88%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上网开展学习活动,实验班中68%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懂得了怎样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使实验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