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获奖征文: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征文
作者简介 宋颖,辽宁省鞍山市华育学校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曾参加过有关信息技术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七年的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创新,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内容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拓宽信息技术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创新学习提供沃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因此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把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网络课堂环境 能力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看来,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将面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辅助学习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在实际教学中,我开展了“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