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04----2006.09)
依据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
(1) 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意识的研究
(2) 指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3)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研究
(4) 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10----2006.11)
(1)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
(2)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二)具体操作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研究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缺少与合作交流,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合作,做实验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是主角,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一个小组六个人就会出现六个想法,很难集中,每个人也很难说服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就成为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小组学习的氛围,在开始的阶段,我把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布置给他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且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由于每个小组里都会有能干的和不能干的孩子,能干的孩子要想争第一,就必须得帮助不能干的孩子,还有就是,他们必须得尽快地统一意见,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任务,在一次次的练习当中,不断的磨合,逐步趋于一致,渐渐的孩子们就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2、进行角色分工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才不会乱,各行其职。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见,不会轻易的听别人的指挥,老师任命的角色,他们不一定喜欢,这样得重新进行,因此,我让他们自己讨论,商量决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难的,因为有些角色是大家都喜欢的,比如材料员,而有些角色是大家都不喜欢的,比如记录员,这样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后来在反复的试验当中,我们发现采用角色轮换制可以有效地控制这样的局面能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三四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但很多时候由于自己的前感念不是很正确,导致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出现错误的认识,但他自己并不认为是错误的,从而影响对问题得解决。
1、对现象作出预测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重要。我们在课堂实验中引用科学家研究的方法,对一个现象进行提问,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预测,这个预测一定是小组里大家讨论通过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相的妥协,都是小组合作的一种很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