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的“一二三四”,信息学奥赛的abc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五大学科奥赛”之一的信息学奥林匹克,是一项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虽然比赛往往只有3到4个试题,但却融合了“思维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基础性”、“独立性与合作性”等众多要素在内。正是这些活动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众多的Oier(信息学奥赛参与者)迷醉其中、不亦乐乎。
也正是这些丰富的内涵,使得我们虽然参与这项活动十几年,但从中悟得的道还只是“沧海一粟”,在这里静心整理,与广大同行交流与切磋。
一个“坚持”
一个“坚持”,就是要“把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看成一种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活动,看成一个不断完善的追求过程!”。这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要明确奥赛只是一种常规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是一种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外兴趣活动。因此,不要给自己定成绩指标,而要在活动中注意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学生各次比赛的相对性中寻找学生进步的痕迹,不要因为没有一等奖而给自己和学生施加人为的压力。只要学生认真参与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活动也就达到了最根本的目的。
奥赛的开放性很强,虽然有考纲,但对于实际的教学指导不够具体,很多东西需要老师通过实践去摸索、去积累、去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做题水平、上课能力、组织训练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辅导、训练的资料也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抱着这种心态去开展奥赛辅导,才会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比赛成绩,才会静心于教学的研究,比赛成绩也会“水到渠成”地提高。
柯中的信息学奥赛活动目前来说应该在浙江省的前茅(2002年到2005年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和团体总分一直列浙江省第二,2006-2007年团体总分第二,一等奖人数列浙江省第4,而且与温州中学和学军中学的差距也只有1到2人),但也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97年以前,柯中奥赛成绩虽然在绍兴能列第二,但始终不能获得省级决赛一等奖(一等奖人数每年只有1-3人),当时自己也觉得很烦恼,于是在1996和1997年放弃了。但后来在学校领导的开导下,终于明白了这些理念和思想,重新在1998年开始开展活动,而且应该说全力以赴地坚持到了今天。虽然总体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时也觉得成绩不尽如人意,甚至又出现过想放弃的念头,但还是这些理念性的思想意识,帮助我们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