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的“一二三四”(3)
时间:2010-07-05 11:27来源:未知 作者:唐寅 点击:次
信息学奥赛原国家集训队教练、7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上海市特级教师王建德老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要加强基础算法的辅导和训练。无论是全
信息学奥赛原国家集训队教练、7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上海市特级教师王建德老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要加强基础算法的辅导和训练”。无论是全国总决赛,还是全国分区联赛,只要学生能把握住基础算法题,肯定能有好成绩,这些基础算法知识大到动态规划和搜索,小到初中都在学习的各类排序、高精度计算,学生都能很快搞懂;但要真正在比赛中发挥出来,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针对性地训练。动态规划是每年必考的,暴力搜索是应对一类问题的万能算法,而高精度计算前几年作为专题问题出现,近年来又通过与其他算法结合来提高问题的难度。而对于排序算法,不仅要学会,而且要对各种常见排序算法融会贯通,即“熟练编写每种排序的程序、深入了解每种排序各自的适用问题”。
例如2007年的全国联赛,普及组第一题“奖学金”和提高组的第一题“统计数字”都需要用到排序。普及组第四题“汉诺塔”和提高组第三题“矩阵取数游戏”在统计结果阶段都需要采用高精度计算;而动态规划,每年都是必考的。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在这些基础算法上通过专题训练进行突破,否则就会导致“算法能设计,但程序得分率不高”的现象。
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就是“团队合作与责任到人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直线辅导与散点培训相结合”。采用这种“三结合”的策略开展活动,既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系统性训练,又能保障各种监督手段和细节知识点渗透到各个环节。
团队合作与责任到人相结合,就是广大教师在备课、辅导、训练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由主教练开展对各个教师负责团队的教学结果考核和督促。这种模式第一可以群策群力开展备课和研究问题,提高辅导的质量;第二是广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分模块的辅导,相对于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单打独斗来说,这样的辅导就显得相对轻松和高效;第三是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的自由时间,分工开展对学生的学习监控,全方位的学习监控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第四是团队合作要责任到人,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让一位教师负责新生的基础编程,一位教师负责全国联赛的入门训练,再一位教师负责全国联赛的提高训练和全体学生的赛前集训。如果各个层次的学生出现了超越(或低于)所在层次的水平,那么将其调整到其他团队中可以继续学习,这是在分层上的团队合作。这样的模式可以保障每位教师始终专注于自己负责的模块,经历长就钻得深。再例如,三位教师可以根据信息学奥赛的特点分别开展“数据结构”、“算法入门”、“实战训练”三个模块的辅导。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