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及策(2)
时间:2010-11-07 22:24来源:未知 作者:岳奎璧 点击:次
二、研究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策略 1.观念先行,课题带动 观念决定行动,为了让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
二、研究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策略
1.观念先行,课题带动
观念决定行动,为了让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利用周六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时间,组织各学科教师反复研讨各学科的“345” 教学模式的内涵,通过个别座谈、实验对比等方式来理解和验证课前预习的实效性,最后达成一致共识,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大大的节约课堂讲授时间,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前预习在老师们的思想中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而且被提升到了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使研究深入进行,学校确立了“突破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组,由校长负责,各教研室主任参加,带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
2.创立具有学科特色的预习模式,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345”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应以学案的形式来呈现,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收费逐步规范化的过程中,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印刷费用,所以我们要求老师根据每学科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出尽量不用印刷学案但又能进行有效的预习的学科预习模式。以模式来代替学案,让学生依据这种模式,通过自学充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出自己初步的思考。这样做,既可以节约经费,又能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科的预习模式已基本成型。
例如:语文学科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了“‘基石’铺路,真问题引领”预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三种预习法:①记叙文:列出记叙的六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记叙的线索,概括出事件的内容,品味记叙中对景和对人物的描写语言,把握明显关键词的含义,初步感悟写作手法,领会作品主旨。②说明文: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初步弄清说明的顺序;找出明显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作用;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③议论文:弄清议论文的三要素,找出文章的论点,看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能说出论证的方法及作用等。
再如历史学科的“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预习法。化学学科的“三步预习法(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预习法——元素化合物的预习法——化学实验的预习法)” ,数学学科的“粗读——探究——总结预习法”等,都让学生学会了预习的思路,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