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及策(3)
时间:2010-11-07 22:24来源:未知 作者:岳奎璧 点击:次
3.设计预习作业本,把预习要求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我们开始时将预习任务的布置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有具体的指导,传授
3.设计预习作业本,把预习要求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我们开始时将预习任务的布置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同时要求老师预习目标的确定与任务的布置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布置课前预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段特点和实际的学习能力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设计。②课前预习的要求目标要有层次性。课前预习的设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力情况,分层次布置不同的预习目标。
预习要求出台,教师指导到位以后,教师就要及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力争做好以下几点:
(1)把预习作为作业布置。
在大多数学生心中,都认为做练习题或者做卷子才算作业,而预习压根儿就不是什么作业,自己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了。针对这一思想,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识,并且把预习这个任务在每教完了一节新课后就布置下去,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2)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
为了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老师力争坚持做到将每部分要学习的新内容都引导学生去预习,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一次预习习惯的评价,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能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预习本”,每次把预习的结果及时地记录在 本子上;而且力争做到逐渐让“作业本”成为学生自编的学案,通过这种自编的学案,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评价预习效果和进行课堂检测提供依据。
4.即时评价和检测,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要想让预习真正有效,而且做到持之一恒,检测环节的落实尤其重要。人其实都有惰性,尤其是学生,自觉性、约束力不够强,如果不及时检测,教师就无法把握学生预习的程度。预习好的学生因缺乏检测,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缺乏预习热情,而缺乏主动预习的学生情况就会更糟。久而久之,预习则流于形式。所以,检测必须针对预习要求,及时的一一落实,而且要进行精心设计。我们要求老师一上课,就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或默写,或学案检测,或板演知识体系等方式直接检测基础知识,使“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这种做法,既帮助学生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疑惑点,督促学生保证预习的效果,又为教师找准讲点,还使预习认真的同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基础知识解决之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内重点探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探索知识的纵深性,利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就会大大拓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