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2)
时间:2010-11-07 22:29来源:未知 作者:克牛奶 点击:次
3、信息技术是一门内涵丰富,以操作学习为重要特征的课程,操作离不开动手、离不开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总是需要通过各种信息活动的开展,才能让
3、信息技术是一门内涵丰富,以操作学习为重要特征的课程,操作离不开动手、离不开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总是需要通过各种信息活动的开展,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因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非常重要。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程本身的内容研究不深,对学习问题的趣味性发掘不够,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尚显粗浅,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甚至于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用上网、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致使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深入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指导、反馈等环节开展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有效的活动方式,让信息技术活动成为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过程。
4、学校、家长关心的是学生语数外等升学考试科目,学生自身也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一周只有两节课,且没有课外作业,大多数想学习的学生也是想上机玩玩游戏、上网等,把上信息技术课作为了一种调节。再加之教学经常被排挤,从而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信息技能的形成,逐步将信息技术变为学习工具,从根本上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这方面必须大力开展对转变学生观念的过程及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 研究的目的
1、提高我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2、形成适用我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3、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
4、研究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水平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
四、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教学常规研究
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备课、上课、实践、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校本教研活动等。分析各环节教师的地位、职责、作用、及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出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较高起点。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信息技术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度化,组织全市性公开课和优质课等献课和评课活动,安排全市性课题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得到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科教学相对封闭、随意、研究少和相互学习少的现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