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之中,“胃气”实乃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胃气之强弱与盛衰,径直关联着人体的健康情形以及疾病的演变趋向。
胃气,所指乃脾胃之气,乃人体后天之根本所在。其不但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密切相连,更是人体正气的关键源头。胃气充足,则气血化生有迹可循,人体的脏腑能够得以充分濡养,令人精神抖擞,体魄健壮;反之,倘若胃气遭受损害,消化功能产生异常,营养吸收出现阻碍,身体便会逐步变得孱弱,诸般疾病亦会纷至沓来。
在平素的生活之中,我们需时刻留神保护胃气。其一,饮食规律举足轻重。做到定时定量,既不过分饥饿,亦不过分饱食,同时规避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具刺激性之物,以防胃气受到损伤。其二,情绪的调适亦不容小觑。过度的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对脾胃的正常机能造成干扰,致使胃气运行滞涩。其三,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推动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胃气。
在疾病的施治过程里,保护胃气更是一项重要的准则。诸多药物存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医生在用药时务必审慎权衡,以防损伤胃气。即便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只要胃气尚存,就存有康复的可能性;倘若胃气已衰败,那么预后通常不佳。
曾接诊过一位胰腺癌患者。此前先后有两位肿瘤领域的权威人士为其用药,然而效果差强人意。审视其用药方案,大多径直针对肿瘤本身,而缺失辩证论治的理念。该患者向来罹患胃部病症,脾胃虚寒,饮食状态欠佳。在查出胰腺癌后更是心绪抑郁,食量缩减,身体疲沓,大便溏薄,精神委顿,脉象弦细,舌苔滑腻,舌质淡白。本应通过益气健脾、温胃散寒之法予以治疗。然而肿瘤专家从癌毒论治,开方采用解毒抗癌、黏腻寒凉的药物,期望凭借抗癌解毒的良药治愈肿瘤。患者服药后非但未能起到治疗胰腺癌的效用,反倒出现胃冷疼痛、胀满,食欲萎靡,大便稀溏等脾胃受损的症状。患者仅仅坚持了数日,便因服药后身体不适,放弃服用。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原本意在治病,却反倒进一步损伤了脾胃,脾胃一旦受损,又何来生机呢?
另有沧州的一位患者,向来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恙。有一日到商场购物,途经滋补品柜台时,售卖海参的导购员劝言:上了年纪需要好好滋补一番。患者禁不住诱惑,花重金购置了两斤海参。回家后食用了两只。原本以为食后能够大补身体,怎料胃痛发作,疼痛难耐。后来向我询问:为何会胃痛?答曰:胃以能够吸收为补。海参虽具滋补之效,但黏腻有碍胃气。只知晓体虚需进补,却不明白脾胃虚弱、欲大补反更重,这种呆板的进补方式断不可取!
总之,保护胃气对于维系人体健康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起始,高度注重胃气的调养,令身体充盈着生机与活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