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历代名妓 >

张红桥痴情成幽怨

时间:2010-07-27 13:41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楼 点击:
福州城外十余公里的闽侯县境内,有一座美丽的洪山桥。桥虽不大却颇有特色,全桥由色泽鲜艳的红砖砌成,掩映在丛丛随风飘拂的绿柳中,颇富诗情画意,是当地历代文人雅士钟爱和
  

  福州城外十余公里的闽侯县境内,有一座美丽的洪山桥。桥虽不大却颇有特色,全桥由色泽鲜艳的红砖砌成,掩映在丛丛随风飘拂的绿柳中,颇富诗情画意,是当地历代文人雅士钟爱和聚会的地方。此桥因远观似一团红焰,故过去人们多称它是红桥,明初才女张红桥的痴情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张红桥本名秀芬,因家居红桥西侧,芳名又与红桥之名同扬远近,所以人们都称她张红桥,反而把她的本名淡忘了。张红桥并非福建本地人,她出生于中原的大户人家,因避元末的战乱,父母带着年幼的她流落到南方,不幸的是半途父母双双病逝,小秀芬便被托付到她姨母手中。姨母本是一高官人家的宠妾,姿容秀丽,见多识广,而且知书达礼。战乱中夫家败落,她带着年幼的外甥女,相依为命,流落到福建闽县,最后定居在当时间县的红桥旁边。
  一大一小两个女子无以为生,姨母只好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才识,招来一些流亡贵族和当地的文人雅士,聚会清谈,茶酒款待,以一种似妓非妓的方式维持着两人的生活。
  时光流逝,姨母一天天人老珠黄,但在姨母的悉心培育下,小秀芬却一天天鲜灵光艳,而且能诗善文,成了远近知名的小美人和小才女,张红桥的名字也慢慢冠到她的头上。别人到她们家作客,不再是为了受姨母的招待,而多是慕张红桥的名,但姨母对红桥十分珍视,并不轻易让她待客,而一心想替外甥女谋下一门中意的婚事。
  张红桥自己也非常清高,根本不把纨绔子弟、风流公子之辈放在眼里,只是扬言自己要以诗才取夫婿,要寻得诗仙李白之类的人才肯委身相随。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周围自命才高的文士们的兴趣,纷纷投诗词往张红桥处,希冀以诗词为媒,获得佳人的青睐。无奈诗笺成叠成打地堆放在张红桥案头,她细心品评,排定次序,却没有一份特别中意的,因而也就不屑作答回应。
  当时闽地文才较出色的青年,被人们归成“闽中十才子”的分别是:林鸿、王偁、王恭、陈亮、高秉、唐泰、王褒、周光、黄兀、郑定,都是一批自命不凡的文人才士,他们之中自然也有人向张红桥发起了攻势。
  最早投诗到张红桥案头的“闽中十才子”是闽县的王恭,他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重帘穴见日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
  几度寄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衡阳。

  虽然情绪强烈,诗意逼人,但张红桥嫌它浅薄,依然是不为之动心,始终不置一辞。
  这时永泰才子王偁游学归来,途经闽县小作停留,在拜访文友王恭时听他说起张红桥的艳名和以诗取婿的事,顿时来了兴趣。王偁又被称作是“闽北风流才子”,他潇洒英俊,才思敏捷,曾游学湖湘,一路留诗,也一路留情。既然张红桥如此不易动心,他便采取了逐步进攻的计策,先在张家邻近租了房子住下,以期俟机博取佳人的好感,进而赢得芳心,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计。
  王偁住在张红桥家左邻的楼上,由楼窗往下看,可窥见张宅的大部分,而张红桥的闺阁正与他居室的窗户相对,张红桥在屋内的一举一动,都能通过窗纱,朦朦胧胧地映进王偁的眼帘,使得王偁饱览秀色、美不自胜。
  一日午后,王偁坐在自己窗前遥望对面张红桥的动静,这时红桥午睡正浓。时值盛夏,她穿一件薄如蝉翼的短纱衫横卧碧纱帐中,丰满白莹的胴体隐约可见,勾起王偁阵阵遐思,只觉玉体的暖香萦绕在自己四周。红日西斜,红桥悠悠醒来,神情慵懒娇憨,无力地牵着绵巾试汗,姿态愈加撩人情兴。果坐窗口看了整整一下午的王偁这时才清醒过来,诗兴大发,记下了自己的感触:
  象牙筠簟碧纱笼,绰约佳人睡正浓;
  半抹晓烟笼芍药,一泓秋水浸芙蓉。
  神游蓬岛三千界,梦绕巫山十二峰;
  谁把碁声忽惊觉,起来香汗湿酥胸。

  写罢,他自觉词句美妙,香艳情浓,既赞扬了张红桥的妙韵,又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因而十分满意,托了张家的丫鬟送到红桥的梳妆台上。张红桥站过一看,诗中的“烟笼芍药”、“水浸芙蓉”、“神游蓬岛”等句用辞和意境都十分雅致清新,但是“梦绕巫山”、“汗湿酥胸”等语却嫌轻佻。原本红桥也曾注意邻家住进了一位俊雅小生,知道他每天在注视着自己,心中暗喜,也暗自期盼他能是个文才卓著,才如其表的人。今天见他送来的诗,也承认他的诗意不俗,颇有些才气,然而却又嫌他欠于庄重,终究不是可托终身的理想人选,因此还是依惯例不予回复。
  正在王偁左等右盼不见回音的时侯,他的朋友林鸿前来造访。林鸿是福清县的世家子弟,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因而被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洪武初年,林鸿被地方郡守以才人名义推荐到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殿试,林鸿出口成诗,博得太祖的欢心,授官为礼部精膳员外郎。在京城,林鸿娶了豪门闺秀朱氏为妻,朱氏也是个才女,能文善诗,夫妻俩诗词酬唱,甚是恩爱甜美。可惜红颜薄命,婚后不到三年,朱氏因病而逝,令林鸿伤心欲绝;这时恰好又因林鸿性情孤高而与上司产生了矛盾。两件事加在一起,使林鸿心灰意冷,索性辞掉官职,回到故里。
  在故乡闲居无事,便四处走访旧朋故友,在闽县见到王偁,自是亲热欣喜,两人坐在王偁屋中秉烛彻夜长谈。正是月圆之夜,无意间眼光移向窗外,瞥见邻家庭院中,有一风姿绰约的美人,正在月下焚香向天默褥,神情专注恬静,在皓月的清辉中,恰似一尊玉琢的菩萨,下凡的仙女,触景生情,随口吟道: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花如水声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

  接着,林鸿又向王偁打听那女子的情况,王偁便把他所了解的有关张红桥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好友。林鸿明白了这女子不可轻薄以待,于是慎重其事地把诗用碧玉笺誊正,装入一锦囊中,殷勤地拜托王偁的房东老妇转交给红桥。红桥一见此诗,脸上不由地绽出了微笑,此诗娓娓道来,绘景写情皆生动而清雅,有倾慕试探之意,却表达得庄重而不轻佻。她不知不觉动了心,援笔答诗一首,仍托邻家老妇转交给林鸿,她写道:
  梨花寂寂斗婵娟,银汉斜临绣户前;
  自爱焚香消永夜,从来无事诉青天。

  她借诗吐出自己芳心寂寞的消息,又故作矜持,俨然一副怀春少女欲言又止的娇羞模样。房东老妇拿着诗笺回到王偁房中,向林鸿道贺说:“张家小姐自长成以来,投诗词为媒的不下百人,从未见她答复,公子你这可得破天荒的第一回呀#林鸿自然是喜出望外,厚赏了老妇,急忙展开诗笺读,聪慧达情的他,对红桥的心意自然领会殆尽,马上又写下一首诗,清房东老妇再次传送:
  云娥酷似董娇娆,每到春来恨未消;
  谁知蓬山天样远,画栏咫尺是红桥。

  王偁在张家紧邻住了数月,却总是飓尺天涯,无以传情。林鸿虽然在诗中感叹与红桥相隔“天样远”,但因有了房东老妇的殷勤传书,他与红桥的心日日接近,两人一天里都有好几次诗书来往,柔情弥漫在院墙两边。
  见此状况,王偁心中象喝了一坛子醋似地酸溜溜的,既羡慕又嫉妒,可感情难强求,他只好无奈地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办法,托言家中有事,暂时回永泰去了。
  这里留下林鸿独居,更是日夜做诗,与隔墙的红桥传情达爱,两人的感情发展得极为迅速。隔墙传情终于满足不了两颗互相渴望着的心,林鸿借口张家住房宽敞凉爽,搬进张家借居。此时张红桥的姨母已经年老体衰,不理世事,所以张红桥与林鸿同居一院之中,实际上已成了一对双栖的鸳鸯,日日相伴夜相守。林鸿濒临枯竭的心重新燃起了爱火,拥香抱玉,使他乐不思蜀。张红桥则窃喜此身有所归属,守着如意的郎君,感到二十岁的生命历程中从未有过的温馨和满足,这种心情从她的诗中表露了出来:
  芙蓉作帐锦重重,比翼和鸣玉露中;
  人道瑶池春似海,月明飞下一双鸿。

  日子在甜甜蜜蜜中过去,两人厮守一处,却并未谈及正式婚娶之事。林鸿或许是心有隐衷;张红桥则是沉醉在幸福之中,忘了那些俗套的仪式。
  王偁在家乡住了些时日,心中却仍忘不了张红桥的傅影,干脆又随便找了个借口,返回闽县,又住进张家的隔壁。虽然不能揽佳人入怀,他仍然设法窥视张红桥的秀姿,暗中买通张家的丫鬟,让她时常撩开红桥闺房中的窗纱,使他对里面的景致一览无余。坐在自己屋子的窗前,他不但偷看了张红桥的风韵美态,而且还见到了男欢女爱的调情镜头,无聊之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堪称淫诗的“酥乳”
  一双明月贴胸前,紫晶葡萄碧玉圆;
  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声露珠悬。

  此等无遮无拦的淫秽诗句,竟也被张家丫鬟传到了红桥闺阁中。张红桥见诗,心中愤怒难遏,痛斥了丫环,也使得王偁深感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返回了家乡。
  张红桥与林鸿蜜糖样的情侣生活持续了一年,林鸿突然接到旧日岳家从京城捎来的书信,让他赶往京城重谋官职。林鸿闲居经年,虽有张红桥的柔情相伴,但毕竟不能满足他男儿当立业的志向。现在机会降临,他不愿错过,只道先往京城谋职,待安定下来后,便来接红桥同享繁华生活。
  一双情侣忍痛道别,临行前,林鸿把自己行止两难的缠绵心境写成了一阙词:
  钟情太甚,人笑我到老也无休歇;月露烟云多是恨,况与玉人离别!软语叮咛,柔情婉恋,熔尽肝肠铁;旗亭把酒,水流花落时节。
  应念翠袖笼香,玉壶温酒,夜夜银屏月;蓄喜含嗔多少态,海岳誓盟都没。此去何之?碧云春树,今晚翠千叠;图将羁思,归来细与伊说!

  张红桥见词柔肠百折,既为林郎的痴情而神醉,又为离别而伤心,也依韵填词一阙:
  凤凰山下,玉漏声恨,今宵容易歇;一曲阳关歌未毕,栖身哑哑催别。含怨吞声,两行珠泪,渍透千重铁;柔肠几寸,断尽临歧时节。
  还忆浴罢画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渡头,河水千里,合冻云叠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同说?

  自从林鸿去后,张红桥深居简出,怏怏倦倦,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等待林郎的归来。等待的日子度日如年,张红桥望穿秋水,总算盼来了林鸿托人捎回的一阙“摸鱼儿”词:
  记得红桥,少年冶游;多少雨情云绪;金鞍几度归来晚,香靥笑迎朱户。断肠处,半醉微醒,灯暗夜深语;问情几许?情应似吴蚕吐茧,撩乱千万缕。
  别离处,淡月乳鸦啼曙,泪痕深,红袖污;深怀遐思何年了?空寄锦囊佳句。春欲去,恨不得长缨系日留春住;相思最苦,莫道不消魂,衷肠铁石,涕泪也如雨。

  一阕“摸鱼儿”似乎还不能道尽林鸿的高情别绪,因此词后还附有七言绝句七首:
  其一:
  女螺江上送兰桡,长忆春纤折柳条;
  归梦不觉江路远,夜深和月到红桥。

  其二:
  骊歌声断玉人遥,孤馆寒灯伴寂寥;
  我有相思千点泪,夜深和雨滴红桥。

  其三:
  残灯暗影别魂消,泪湿鲛人玉线绡;
  记得云娥相送处,淡烟斜月过红桥。

  其四: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

  其五:
  一襟拥恨怨魂消,闲却鸣鸾白玉萧;
  燕子不来春事晚,数株杨柳暗红桥。

  其六:
  伤春雨泪湿鲛绡,别燕离鸿去影遥;
  流水落花多少恨,日斜无语立红桥。

  其七:
  绮窗别后玉人遥,浓睡才醒酒未消;
  日午卷帘风力软,落花飞絮满红桥。

  想也红桥,思也红桥,梦也红桥,醒也红桥,林鸿的七首诗中就一连提到七处红桥,似乎红桥已刻骨铭心地留在他的生命中,这使张红桥为自己的痴心苦盼感到一丝慰藉。然而,当她细细品味那阙“摸鱼儿”时,总觉得开头那句“记得红桥,少年冶游,多少雨情云绪”中透出几分轻漫的心思,似乎把她张红桥当成了路柳野花,聊取一时之乐。张红桥本是大家闺秀,命运摆弄,使她不得不随姨母曾经周旋于宾客之间,有了似妓非妓的身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就造就了她特殊的心态,她怕别人误把自己认作是随意抛撒春情的风尘女子,所以当初她倾注感情时是慎而又慎的。对林鸿,她付出的是一片纯真的痴情,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幻想着把自己的一生都系在了他的身上。现在,从林郎的诗词中,她把握不了他的想法,似乎满是相思,却又只字不提他们的前景,是不是打算就此而止,一切不再有后文?张红桥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各种可怕的结局在她脑海中回旋,心乱如麻,茶饭不思,不久就忧虑成疾,倒卧床榻,数月之后,竟然芳魂飘散,长逝不归。
  林鸿到京城后,在昔日岳家的提携下,谋得了一官半职。岳家见其孤身一人,就劝他在京续弦,林鸿只好把在闽县钟情张红桥的事情,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岳家根据他的描述,认定张红桥属于迎张送李的烟花女,不宜娶为官家妇,因而规劝林鸿剪断这上情缘。林鸿受人言左右,曾也一度想忘却张红桥,只把闽县那段甜蜜的日子当成是一枕香梦。无奈春去春来,红桥的影子总是萦绕心头,那份爱的确刻骨铭心,无法忘怀。于是,在春暖燕回的时候,他又踏上离别一年的故土。
  林鸿心喜意切地来到红桥西畔的张家,只见院门紧闭,门庭寂静。急忙叩门,迎出来的只有满脸悲沧的红桥姨母,寻问之下,才知伊人己在一月之前因相思之苦而病故。林鸿惊悲失色,捶胸哭泣,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留下的只有自责和永远的悲哀。
  检点红桥的遗物时,忽见她床头的玉佩上系着一封信缄,折看一看,里面有一副诗笺,上面写着半阕“蝶恋花”:
  记得红桥西畔路,郎马来时,系在垂杨树;漠漠梨云和梦度,锦屏翠帽留春住。
  下半阕似乎已不敢写下去,后面接着只有七首绝句:
  其一:
  床头络纬泣秋风,一点残灯照药笼;
  梦吉梦凶都不定,朝朝望断北来鸿。

  其二:
  井落金瓶信不通,云山渺渺暗丹枫;
  轻罗泪湿鸳鸯冷,闻听清宵嘹唳鸿。

  其三:
  寂寂香闺枕簟空,满阶秋雨落梧桐;
  内家不遣同陵去,音信何缘寄塞鸿。

  其四:
  玉筋双垂满颊红,关山何处寄书筒;
  绿窗寂寞无人到,海阔天空怨落鸿。

  其五:
  衾寒悲翠怯秋风,郎在天南妾在东;
  相见千回都是梦,楼头长日妒双鸿。

  其六:
  半帘明月影瞳瞳,照见鸳鸯锦帐中;
  梦里玉人方下马,恨他天外一声鸿。

  其七:
  一南一北似飘篷,妄意君心恨不同;
  他日归来也无益,夜台应少系书鸿。

  张红桥的七首诗,一字一泪地倾诉着她的痴情与幽怨,时时挂牵着林“鸿”,鸿却高飞天际,只留下痴心怨女空闺写愁。林鸿睹诗,大为伤感,想起伊人楚楚可怜的苦盼模样,他的心一片一片地碎了。自己抛开有情人整整一年,竟然还想弃她不顾,如今伊人象一缕青烟己飘散得无影无踪,才知道到自己的心也已随她而去。泪眼婆婆中,他把一腔悲戚融成一首“悼亡”诗:
  柔肠百结泪悬河,掩玉埋香可奈何!
  明月也知留佩玦,晚来长怨画青蛾。
  仙魂己遂梨云梦,人世宣传薤露歌;
  自是忘情惟上智,此生长抱怨情多!

  王偁听说张红桥含悲离世,也特地赶到红桥西畔的张家吊祭,恰好碰上有折花损玉之嫌的林鸿,满是怨愤地将他数落一顿,深责他不知惜香怜玉,并且也作了一首诗表达悼念之情:
  湿云如醉护轻尘,黄蝶东风满四邻;
  新绿只疑销晓黛,落红犹记掩歌唇。
  舞楼春去空残月,月榭香飘不见人;
  欲觅梨云仙梦远,坐临芳诏独伤神。

  同时,当地的另一位“闽中十才子”之一的周元,闻讯也作了一首五言绝句凭悼张红桥:
  梦逐梨梦远,歌传薤露愁;
  只吟桥上水,亦作断肠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