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任务:完成自己多媒体作品中声音素材的录制、搜索、编辑及格式转换。
才艺展示:完成自选主题作品中声音素材的录制、搜索、编辑及格式转换。
6、网络应用(2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IE浏览器查找信息,收集信息;利用电子信箱和OE进行网上交流。
双基任务:利用IE查找指定资料,并将其以附件形式利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
7、收获的季节(3课时)
教学目标。
1.“双基”达标测试:中、英文录入测试,依据“样例”,完成“圣诞贺卡”的“原样照印”式制作。
2.用自主创作的专题作品创作展示特长及才华。网上展示、交流、评价。
3.通过课堂延伸,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本阶段教学效果。在元旦过后第一节课设置的“擂台赛”上,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平台。
三、养成习惯搭梯子。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在补漏过程中和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教材的重点,教师的意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四了”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复习预习了。由于我校学生大多在校住宿,晚上参加晚自习,因此信息技术课很难布置家庭作业,而两次上课间隔时间又太长,复习少不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次信息技术课的前一天晚自习复习上周课程内容再预习本周内容,时间半小时,且每次上课笔者都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坚持检查预复习情况,并列入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强迫学生温故知新,事半功倍。
2、笔记简单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每节课一般容量较大,记笔记与听课是一对矛盾。但是学科特点又决定了课程内容较分散,容易遗忘。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记笔记,但要精炼。原则就是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看懂。学生最初喜欢记方法原理,但不注意记题型与引导句,容易出现遇到问题但不知道使用哪种解题方法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产生笔记记了也白记的想法。因此我们要求笔记全而简。如:在word中建立表格我们可以通过“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来完成。只要记成这样就可以了:表格的建立:“表格”-------“插入”,这样记笔记,即可以随时翻阅都看懂,又不影响继续听课。
3、愿意提问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遇到难点不敢提问怕被同学笑话。因此笔者开学就向学生说明补课的原因,让同学知道大家基础差不多,只不过各有长短而已。而补漏的目的正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平时注重在班级中培养“提问光荣,伪知可耻”的风气,这不仅有利于现阶段的快速补漏,更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