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4)
时间:2009-05-20 17:4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4)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发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三、研究过程:
(一)项目负责,责任到人:
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课题组成员是个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涉及语数外等九门学科,我们将该课题分解成了九个子课题,将各子课题分包下去,形成了九个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这一级项目负责人我们确定由各学科教研室主任承担,同时每个学科又配备一个以研究生为主的年轻教师作为协助,这样课题组就有了十八位核心组成员。如果课题仅在十八位核心组成员之间开展,那远远不符合我们的初衷,所以我们确定由各二级项目负责人在各自的教研室内开展子课题的研究,这样就形成了研究的一个纵向网络:学校——各学科骨干——各学科教师。最终课题的研究就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局面,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了自己,加强了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形成了“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全校形成了教师“在学校中教育,在教育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可喜局面。各子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又通过二级项目负责人,反馈到总课题组,同时再组织核心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又形成了一个横向的网络。
(二)组织学习,搞好培训:
思想观念是导航灯,理论是试金石,信息技术环境及技能掌握是保障。我们围绕课题,根据教师自身实际制订实验研究规划并开展相应培训。
(1)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校购置了《建构主义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及有关新课程实施方面的系列丛书,并积极安排课题组老师外出参加全省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