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8)
时间:2009-05-20 17:4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四)情感和谐交融。 由于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由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采用,在我们的课堂内,师
(四)情感和谐交融。
由于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由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采用,在我们的课堂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能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来对待,尊重其人格和情感,真正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想象、去创造,最终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整体性的训练和发展,同时提高了课堂生活的质量。
(五)显著实践效应:
从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有62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师各类大奖赛中获奖;有39篇教师论文发表;有5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有25件电子课件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有3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2007年我校又有28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坛新秀,22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借助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各学科教学,我们收益颇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大了其作用,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目标定位不准,影响实际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人机交谈的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始终是教学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配角”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应考虑到他们是互相协作的,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在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