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生活中获得的各种经历、体验,未必就恰好能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提供适切的基础,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包括许多干扰因素。
其次,“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生活数学”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积淀、自由生成的“纯经验”型数学信息,它具有个体性、随意性和直接性。而学校数学则是学生在学校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获得的数学信息,它具有社会性、计划性、抽象性和形式化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应该与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但必须注意,在“生活化”的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生活的随意性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之间的关系,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生活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形式化”思维的提升。正如香港有的学者指出的,“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卡通化、浅表化”,我们的学校数学教学当努力促进学生由“卡通思维”向“形式思维”的有效过渡。
下面是在网上的其他一些证明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仅供参考: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任取n边形(n≥4)两条相邻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不止一条边连接
∴两端点距离不固定
∴这两边夹角不固定
∴n边形(n≥4)每个角都不固定,所以n边形(n≥4)没有稳定性
=====================================
做学问需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