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时所有的钱只够在很偏远的地方租房子做生意(城里是混不下去的)。但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去的话,必须得雇车搬家。当时我们所有的钱也只够用来雇一辆车了,雇了车的话——到了地方又怎么有钱去租房子?真让人恼火。
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终于聪明地下了决定:我们只租那种有汽车的、偏远地方的、司机的房子。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喀吾图。
喀吾图真远啊,我们第一次去时,穿过了好大一片戈壁滩,又在群山中没完没了地穿行,在车厢里东倒西歪地打了好长时间的瞌睡,什么时候到的都不知道。那个司机也不叫醒我们,到地方了就自个儿悄悄溜了,等回来时,一身酒气。
喀吾图小镇不大,只有一个十字路口,由此路口延伸出去的四条小马路不到五十米就没了。这五十米半径的范围内,就是喀吾图最热闹的“商业区”了,有好几家小商店、小饭馆、漂亮姑娘开的理发店、还有粮油店。但是站在十字路口放眼四望,马路上空空荡荡,所有店铺的门虽然敞着,但半天都不见有人进出。
我们是来这里开裁缝店的。可是这里已经有裁缝店了,而且由于是老店的缘故,生意看起来似乎很不错,布也多,花花绿绿挂满了一面墙,开店的女老板还带了好几个徒弟,推门进去,满屋子踩缝纫机的“啪哒~ 啪哒~”声。
我妈带我去那个店里串门子,假假地对人家问候了一番。回来心里就有底了——什么嘛,那哪是在做衣服,根本就是缝麻袋嘛!
我亲眼看到她们是这样裁裤子的——先从布上裁下来两个长方形,再在长方形一侧估计着剪掉两个弯儿——就成了!然后交待给徒弟们:“腰一定要做够二尺六,殿(臀)围越大越好,膝盖那儿窄一点,裤脚大小看着办……”
我们那个乐呀,但脸面上还是做出谦虚和气的神情。满意地告辞了。
在城市里,尤其是那种大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最常看到的那种是在商场的楼梯间和走廊拐角处挂着 “纤裤边、织补、换拉链”小牌子的店。现在谁还去裁缝那里扯布做衣服啊,店里买来的又便宜又有款式。城乡结合部的成衣批发加工的小作坊东一家西一家,到处都是,工业缝纫机的马达通霄达旦地轰呜,三四个人一个晚上就可以弄出上百套一模一样的流行服饰。就别说大厂家、大公司了。但是那些街上匆匆忙忙走着的人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衣服吗?衣服的大潮汹涌进入人群,一场又一场的流行最后产生的恐怕只有一堆一堆的垃圾吧?……
但在我们这里,生活氛围迥然不同,流行真是毫无用处。比如裤子吧,现在的裤子普遍档浅、臀窄,穿上怎么干活呀?衣服也太不像话了,男装弄得跟女装一样,女装又跟童装似的——教我们这些五大三粗的男子汉们和虎背熊腰的女人们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