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裁缝店(4)
时间:2010-01-10 19: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我们后来也收了一个徒弟,但是个老徒弟。是个结过婚的洋岗子(媳妇),叫哈迪娜的。这是一个付费徒弟,就是一边学手艺一边给师傅打工的那种,每做
我们后来也收了一个徒弟,但是个老徒弟。是个结过婚的洋岗子(媳妇),叫哈迪娜的。这是一个付费徒弟,就是一边学手艺一边给师傅打工的那种,每做一条裤子我们给她分一半的工钱,但是得由我们来裁,来烫,来做手工。
哈迪娜很胖,她和她的缝纫机一搬进来,我们的小店剩下的空隙就只够两个人侧着身子站了。要是她想站起来取个东西,所有的人都得全部让到门外去。
哈迪娜小儿子常常会跑到店里来黏乎她一阵,缠走两毛钱买糖。小家伙已经到了捣蛋的年龄,但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所以他的捣蛋必须得被人所忍受。
经常看到小家伙脚上穿着鞋帮子,手里提着鞋底子,鼻子冒着泡泡,满小镇串着消磨童年。
其实哈迪娜真的挺不容易的,带了好几个孩子,最大的小学都没有毕业,还等再过一两年再能给家里做点事情。
我们要哈迪娜来帮忙,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的确需要有人帮忙,原因之二是她一句汉话不会,通过和她极其困难的交流,可以货真价实地学到几句哈话。
果然,哈迪娜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知道了从最基本的针呀线呀到各种颜色,从“高矮胖瘦”到“薄厚长短”、从“元角分”到“好坏便宜贵……”等等与做生意密切相关的词汇,另外从一到十的数全部能数得下来了,“腰”啊、“肩”啊、“胸”啊、“臀”啊什么的更是用得溜溜的。“裙子”、“裤子”、“上衣”、“马夹”什么的也都能一听就懂。讨价还价的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再也没有人能够用二十块钱就可以从我们这里买走一条裤子了。
当然哈迪娜也受益匪浅,从最开始的只会用汉话叫个“老板”,到后来可以“汉哈交杂”地跟我妈交流育儿经,甚至还可以清楚地向我们表述她的弟媳妇有多坏,还例举了一二三四。
可惜除此之外,她做裤子的技术实在没有任何进步。平均每天磕磕巴巴做一条,稍微顺一点的话能做一条半。速度慢不说,做出来的裤子门襟那里总是拧着的。怎么给她说都没用。我妈就把那条裤子穿在自己身上,把毛病耐心地指出来给她看。她这才终于明白过来似地,“啧啧啧啧”地研究半天。最后,把我妈上身穿的毛衣扯扯直,一下子就严严实实遮住了门襟拧着的部分……从那以后,她做的裤子的门襟就更加心安理得地拧着了。我们拿她毫无办法,总有一天这女人会砸我们娘儿俩的饭碗的。
开始和当地人做生意的时候,还想指望这个哈迪娜能够充当一下翻译的角色,结果,什么话一经她翻译,就更难理解了。比如我们很简单的一句问话——“想穿宽松一点还是刚合适就好?”——一经她转口,则会一下子异常复杂,狠狠地难为别人好半天,推敲琢磨好半天,才能勉勉强强,甚至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出另外一些毫不相干的话来……天知道她在其中做了什么可怕的加工……还不如撇开这个人直接和顾客面对面地,用手势,用表情,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地交流来得更可靠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