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前一阶段,承担本实验的刘向农老师就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教学中,刘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异质小组,利用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团体合作来完成一项课堂任务。在课堂教改实验中刘老师注意动静相宜,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活动,作为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显现出自主学习的生机。如“海洋”这个话题,她安排每两个同学作为一个单元,接受一项工作,比如一个找物件和确定颜色、一个动手操作和品味整体效果。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自己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效率也重节奏。教学时,刘老师还布置学生课前搜索有关地理、生物、历史学科的资料,进行课堂的拓展延伸。令人感动的是,在课上不止一个同学发自肺腑地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大声疾呼,这不是简单说教所能达到的结果。刘老师还体会到在学生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从任务的提出、学生准备的过程,直到信息反馈,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而负责数学科实验的袁萍老师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CAI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袁老师设计出示CAI课件的三幅图案:1、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2、出示逼真的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3、出示一把漂亮的实物折扇和剪刀图并且运用FLASH的效果让学生观察折扇和剪刀打开时的角的大小。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美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找到所出示物体各自的角后,再利用课件中动画光点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袁老师把三种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都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和三种角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何画图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看,笔者认为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教师画图时会有部分学生不注意看;其二,作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住部分学生的视线,不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而这一环节,用CAI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第一步,计算机屏幕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在演示前,袁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