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内容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精心组织课堂学习的网络资源,全面构想、因材施教,做到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形成了以“创设情境”——“导学达标”——“自主创作”——“拓展应用”四要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各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高层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达标级;提高目标是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大纲中较高的要求,并且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设计,它较注重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面向中层以上的学生,属于提高级;高层目标是面向高层次的学生,它更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竞赛级。
三、教学实施
本模式结构主要由“创设情境”、“导学达标”、“自主创作”、“拓展应用”四部分组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应用,最后完成知识的建构。
(1)创设情境
这个环节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环境,引领他们进入积极的意义建构状态。创设情境是指提供综合反映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真实情况,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名人典故等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引领他们进入积极的意义建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