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1、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从师生关系转变的角度看,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并选择、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在本模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普通模式的教学相比,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能出色完成任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灵活性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却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内心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自学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电子报刊,不仅完成的电子版报丰富多彩,而且全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角色不停地变换,一会儿是提问者,一会儿是回答者,一会儿是帮助者,一会儿是评价者。在角色互换中,学生的合作技巧、沟通能力得到了训练,这对他们学会与朋友、与家人和睦相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