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学习个体主动学习,又作为学习小组的成员参与了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始终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强化。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引导、辅导和诱导的作用,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师”。该模式进一步体现了“学为主题,教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模式中的各个环节要灵活组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过分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使它们孤立地存在于教学活动当中,会制约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发展极快,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同时要掌握信息变换和输出的能力,要善于重组信息、调控信息。否则,“主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导”而不能。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其他各种模式值得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期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朝晖《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现》 《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钟和军《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促进学生发展》 《中小学作息技术教育》2005/5
[3]黄玮、陈伟斌《探究型主题教学资源需要有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4]李立红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
备注:此文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征文>中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