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好是坏,这一点勿庸置疑。在 凯恩斯的模型中,“经济”就象一只在大海中漂泊不定的无舵小船,如果听任其自然的话 ,它总会撞在萧条这个礁石上。这种理论必然蕴藏着国家干涉主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 家的征服,使他们构思 出国家在经济世界中不同于以往的职能,即政府有责任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在这方面, 凯恩斯的真正重大贡献在于,使我们从无知的危险中得以解脱,使我们有了应如何管理经 济的观念,不再允许经济力量不受控制。可以说,在当代,需求管理占据了政府宏观经济 管理的中心位置,货币 和财政政策必然以调整总需求为重点方向,这是各国对凯恩斯理论精神的采纳与认可。正 是在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之下,各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发生了与以前根本不同的变化,使政府 的决策具有了从未有过的理性化和客观性,也使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得以存 在和发展。 可以说,经济学的凯恩斯时代已经结束。但这绝不意味着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之消失。凯 恩斯《通论》的基本思路和精神已经不可磨灭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即便凯恩斯 主义的批评者,其所使用的都是凯恩斯的术语与分析方法。例如,正是弗里德曼,这个在 人们眼中的反凯恩斯主 义者,第一个断言:“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从范例上来看,弗里德曼是一 个“凯恩斯派”,而不象人们通常说他的那样是“反凯恩斯学派”,因为他毫无保留地接 受凯恩斯的世界观: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完全是以需求为中心的纯粹宏观经济学,把国民经 济视为一个单位来加以 研究,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
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革命”,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思维方式,但它并没有否定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理论。然而,即便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并未象马歇尔所宣 称的那样稳固、无需发展。
对一般均衡的严格证明
微观经济学有一个核心命题,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受一只无形之手的引 导而无意识地产生最有利于社会利益的结果。瓦尔拉斯第一个试图以数学形式表述这一经 典命题,由此而形成一般均衡论;他的第子帕累托还引入一个检验这种均衡是否最优的标 准。但在他们那里,一 般均衡只是个人最大化行为的一种逻辑结果。直到本世纪30年代,帕累托最优的的可能性 ,甚至于一般均衡的可能性,都没有得到严格的证明。如果没有一种论点来支持在经济体 系的所有市场中至少存在一种均衡价格,那么瓦尔拉斯的理论将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