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的这些思想从60年代起就引发出广泛的大量文献,打开了正统经济学城堡的边缘地带 ,以新的思路彻底复兴了对制度、组织、企业、市场、以及组织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分析。 在这些方面,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德姆塞茨,威廉姆森(1975),诺思(1973)等。市 场不再象原来的理论中 那样是一种调节经济当事人行为的唯一方式。人们终于认识到市场形成和发挥功能的制度 基础的重要性。垄断也不必然导致无效率的结果,相反地,它极可能是以有效率的方式限 制市场交易范围的一种形式。
市场交换无疑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要使它有效地运转起来,交易者还 必须对所要交换的东西有一种明确的、排他性的和可以自由转让的所有权。这就促使经济 学家探讨产权的制度和安排,分析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类研究表明,对 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 企业的所有权采取哪些种形式,而是这种形式的产权结构能否解决激励问题,是否能够让 那些与资本无关的企业成员或多或少分享到一部分企业剩余利益。有一些经济学家还运用 经济理论重新分析历史,探讨个人所有权怎样出现的这类问题,并进而形成制度创新与变 迁的一般化理论(Nort h,1990)。
可见,“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以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一系列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中找 到了立足点。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重点各异,但都体现了为突破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相对狭 隘的局限而作出的努力。它们不仅大大地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也使人们更为清 楚地认识到市场、企业 和政府各自在经济中的作用的逻辑界限以及彼此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考虑到现实市场中 还存在着选择问题、激励问题和不完全信息问题,非价格机制(即广义的“制度”)通常 被用来帮助配置资源。
三方法论的革新:数学化、公理化和数量化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已有漫长的历史。但即使L?瓦尔拉斯(1874)用数学来证明一般 均衡论时,数学也只是被当作一种速记法,而不是表示经济结构或关系的一种最主要方式 。A?马歇尔也坚持认为数学是从属性的,所有的经济学命题都应该采取文字的形式,仅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足矣。 就连凯恩斯这位数学背景很好的大学者,也对经济分析的数学化抱有众所周知的敌意。然 而,在本世纪30年代,情形发生了变化,经济学开始了它的公理化、形式化和数学化的历 程。
3.1数量化:计量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
虽然人们可以列举出若干位先驱者,但作为一门公认的独立学科,计量经济学是随着R? 弗里希等人于1930年发起和成立计量经济学会而开始的。当时的会员只有欧文?费雪尔、 熊彼特等12人。稍后得到柯尔斯委员会的赞助和支持,于1933年开始在美国出版《计量经 济学》杂志,从此,这 一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R?弗里希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创建者。他在“动态经济学中 的传递和刺激问题”(1933)中第一个试图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 统计分析模型,并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作了最初的划分。
在这一新兴学科的传播和运用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当推简?丁伯根和里昂惕夫。丁 伯根(1939)建立了第一个美国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型,其中包含着48个方程,并且有很多 方程包含着滞后变量,因而该模型具有动态性质。这项研究旨在设法定量地明确各个变量 的相对重要性,以便检 验当时各种商业周期学说的解释价值。里昂惕夫于1931年就开始编制美国经济(1919- 1929)投入产出表,以后继续发展,建立起投入产出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