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揣上信一步一步地向邮局走去,也许是上苍在天有灵,也许是尘世间并不想放走一个赤胆忠心的学子,那天他竟迷失了去邮局的方向,无意中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走到国旗下,凝望着那随风飘扬鲜艳国旗,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鲜艳的国旗是无数党的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他们死去了,生命重于泰山。我也是一个在党旗宣过誓的党员,遇到困难时我吃耗子药死了,和先烈们比,我这不是在给他们抹黑吗?“啊!我不能死,我要顽强的活下去!”这一刹那,他番然醒悟了。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铺在广场的石板上,咬破手指写下了一封血书:“在忍而不忍中砥砺追求,在顺而不顺中把握命运,在无声之处中探索新路,在自强之路中拼搏奋进!”
跋涉于深山老林中的拓荒者,也许会有不幸的命运,但他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他知道:总是关顾自己命运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拓荒者。拓荒者总有拓荒者的形象和品格,他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前方,象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赵文禄战胜了自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委实地把青春、家庭,乃至生命都当作砝码压在事业的天平上。经过几多风雨征程,他成功了。自1985年5月以来在先后发表100多篇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用人科学研究》、《党风与世界观》、《党风科学研究》三套丛书等 50部著作,计2000多万字,第一次提出了党风科学、育人用人科学的定义,填补了中外理论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好的反映,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社、《新华文摘》、中央电视台等8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作了报道介绍,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出版物作了介绍。丛书中有30多本先后在全国和省市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党风学导论》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党风与世界观》丛书和《用人科学研究》丛书198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获得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学术最高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支撑点》2001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同时他在开展教学科研的同时,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具有重 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建议。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召开前夕,他先后8次执笔写给中央的《加强党风与育人用人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党风与育人用人机制》等建议性报告受到中央的重视,被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编入“群众反映”和“情况报告”等内参件,转送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全国政协、全国人大领导参阅,有关观点在十三大、十五大报告中得以体现。新华社等作了报道。《人民日报》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题发表了专访。1989年3月他与其他四位同志一道作为全国参政议政的典型代表应邀赴中南海座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鼓励。
由于他在党风与育人用人科学研究和在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表彰。他被国务院和省市委授予30多种荣誉和奖励称号。1986 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被国家科委、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中国科协现代管理知识讲师团和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聘为兼职教授;1987年获全国自学成才奖章;1988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出席国庆40周年观礼;1990年 8月选为全国青联委员;1992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晋升为哲学副教授;1993年3 月晋升为哲学教授;1999年9 月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连续三届被选为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并作为学科带头人当选为全国党风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是目前全国社科理论界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年轻专家,曾先后4次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亲笔为他题词:“志存高远,自学成才”。他的名字和事业,从山东走向全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