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魅力高密 >

高密名人录(3)

时间:2008-07-11 03:47来源: 作者:黄建 点击:
二、高密三贤之一-晏婴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夷维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任齐国国卿。先侍奉灵公3年
  

 

二、高密三贤之一-晏婴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夷维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任齐国国卿。先侍奉灵公3年,竭力建树新政,继之辅佐庄公,很受重用。后因谏阴伐晋,庄公不听,遂辞官耕于海滨。及庄公被杀,景公即位,又被起用,长任相国。他为国为民,直言敢谏。一年夏,齐国阴雨成灾,百姓墙倒屋塌,缺吃少穿,景公却充耳不闻,日夜酗酒。他再三请求发粟赈济,景公不允。他气愤难平,往见景公,曰“国家重灾,百姓饥寒,君不体恤,却恋酒色。婴身为相国,实感罪深。”言毕叩头辞职而去。景公愧悔,乘车追至其家,见其存粟已尽给百姓,深为感动,遂立即赈灾,并请他复职。他性机敏,善辞令,属尽职守。一次出使楚国,楚灵王欲加侮辱.因他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另辟小门“迎接”。他拒不进入,并说:“出使狗国,方入狗门,今臣出使楚国,不应从此门入。迎宾者只好请其从大门而入。见灵王,王口出不逊,他仄然邓以批驳。灵王讨得没趣,又设筵“招待”他。酒兴正浓时,有小吏两名缚一人来。灵王动问原由,小吏禀告:系齐国人,犯盗窃罪。王故意讥讽道:“原来齐人爱偷盗!”他立即起座,正色对曰:“吾闻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枝叶相似而果味截然不同,系水土不一所致。齐人在国内不为盗,至楚国则变为盗,岂非楚之水使其然乎!”王再次碰壁,只好自己解嘲。晏婴一生崇尚节俭,反对奢华,过着艰苦的生活,住的是低矮的房屋,吃的是粗茶淡饭,表现出很高的道德情操,孔子与司马迁都给于他很高的评价

晏婴的外交风范:

  早在晏婴以前的政治家管仲就十分重视发挥外交活动的作用,把国家财政中的三分之二的款项用来搞外交活动,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种外交活动的思想被晏婴继承和发扬下来,但晏婴重视外交活动的目的同管仲完全不一样,管仲进行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扩大齐国的势力和影响,而晏婴则不同,晏婴虽“历之君,皆暗主也”,加之国内有乱臣作乱,齐国的势力已相当薄弱,政治上外强中干,经济上国库空虚,军事上虽为大国,但也大不如前。因而,为了维护齐国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桓公、管仲留下来的霸主之业。晏婴一方面通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来加强齐国的势力。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外交活动达到壮齐国国威的目的。
  在晏婴的从政生涯中,外交活动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以灵活、务实、不辱诸候,以礼相待的外交政策为出发点,赢得了诸候国的敬重。其中,晏婴使楚就是最好的典范。
  公元前521年(齐景公27年),齐景公为了和楚国通好,派晏婴出使楚国。出使那天,晏婴仍旧平常着装,坐平日乘坐之车辆,向楚国出发了。一进入楚国境界,边界守官立即派人前往郢城报知楚王。楚王得知后,会聚文武群臣说:“晏平仲身长不满九尺,可是他名闻诸候。现在楚国强盛了,我想把他羞辱一番,方显出楚国的威风,不知众卿有什么妙计?”几位正直的大臣劝道:“齐国也是个大国,晏婴在诸候中颇有名气,捉弄他反而有损国体,还是以礼相待为好。”
  太宰遽启疆走到灵王身边,附耳低言几句,灵王连称:“此计甚妙!”遽启疆命士兵在东城门的旁边另开一个小门,这门恰好六尺高。遽启疆听说晏婴已到京城近郊,急忙把守门的军将叫来,嘱咐说:“君王有令,齐国使者到达东门时,将城门关闭,让他从新开的小门进来。”

顶一下
(3)
60%
踩一下
(2)
4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